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外语教师职业化发展 (2013/07/24-07/25)

已结束

内容综述

终身学习为发展,教学科研在品质

——“外语教师职业化发展研修班”成功举办

 

  关注外语教师的终身发展,提升外语教师的职业能力,7月24-25日,“外语教师职业化发展研修班”在北京举办。本次研修班特别邀请两位多年研究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知名专家——英国利兹大学Simon Borg教授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共同主讲,从国际到国内,从理论到实践,为老师们详细讲述了外语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所应具有的理念、知识与技能,并展示了国内外语教师团队建设的生动实例。同时,来自全国150余所高校的360多名教师还在研修中分享了各自的问题与对策,经验与智慧。如老师们所说,本次研修班既教给大家理论与方法,更带给大家感悟与启迪。两位主讲专家所展现的专业素养、敬业态度、创新精神、谦逊品格,更为老师们树立了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最佳典范。

0.jpg

300多位老师共聚一堂,探讨教师职业发展

明确研修目标,提升研修效果

  老师们来参加本期研修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参加本期研修班?想从本期研修班收获什么?对这三个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给出了多种不同的答案。研修伊始,Borg教授就引导参班教师写出自己的研修目标和动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Borg教授的理念与之不谋而合,同时启示参班教师无论在教师职业化发展中还是平时的教学科研中,都要有事先规划,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

专程来到中国的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专家Simon Borg教授

了解职业内涵,积累有效知识

  本期研修班的主题是外语教师职业化发展,那么什么是教师职业化?这一概念是否如大家惯常理解的“教书育人”,甚至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样呢?Borg教授对此给出了专业、系统的诠释。职业化的基本特点包括:knowing their subject very well;being a highly skilled practitioner;being a lifelong learner;feeling a part of a professional community; having strong professional identity;being autonomous;providing a high standard of service。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师,需要术业有专攻,对自己所教内容有深入认识,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技巧,保持终生学习的信念,参与职业化教师团队,同时也要秉持职业道德,有责任意识,为社会服务。在此基础上,Borg教授还鼓励参班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思考,增加了更多特点,如being ethical;being passionate;studying themselves等。

    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化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Borg教授向参班教师们明确了教师所需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内部与外部来源,并鼓励教师们将接收到的知识(Received knowledge)有效转化为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确保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Borg教授讲授教师职业化理念

理解发展过程,决定发展策略

  对于教师职业化发展(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的概念和实践,Borg教授引用了Findlay的观点来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Theory without practice is wind;Practice without theory is quackery(参班教师译文: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中楼阁,没有理论的实践是江湖游医),以此鼓励教师们理论和实践知识并重。

  Borg教授带领参班教师回顾了教师职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明确了前人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指出教师职业化发展包括一切自然的学习经历和有意策划的活动,教师能够从中直接或间接受益。同时,教师职业化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回顾、更新教学理念,获取知识技巧,提升综合能力,这对教师的职业理念与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师们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策略”

  明确了概念后,Borg教授介绍了一系列外语教师职业化实践的策略,包括参加研修学习、撰写反思日志、保存成长档案、参加互助小组、同行听课、同行辅导、团队教学、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关键事件分析、自我监控等。其中,Borg教授以同行听课(peer observation)这一重要策略为例,与参班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当有的老师提到教学督导或教学大赛等形式时,Borg教授指出这些并不属于同行听课,因为同行听课既不分上下级(not hierarchical),也不是评判性的(not judgmental)。这一点显然出乎教师们的意料,有位教师在反思日志中感叹道:“I was shocked that peer observation is not judgmental,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what’s going on in our university.” Borg教授的讲解使教师们重新审视许多现有的做法,以更多元的视角、更开放的态度思考教师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Borg教授耐心解答老师们的问题

关注教师研究,重视研究质量

  如何做好科研一直是参班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结合本期研修主题,Borg教授详细讲解了如何写出一篇好的研究论文。他首先介绍了进行教师职业化发展研究的流程,进而讲述了提高研究质量的措施,特别强调了研究主题、研究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篇好的研究论文,应该遵循严格的规范,具有purposeful,methodologically appropriate,technically competent,makes a contribution,ehical,critial,coherent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合理安排好时间,并多听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等。最后,Borg教授引用了一句广告语(腰果):We are nuts about quality,以此强调学术水准与研究质量的重要性。

共同讨论how to do good quality research

理论实践结合,共建学习团队

  Borg教授所介绍的外语教师发展理念如何在实践中实施,又怎样与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这些都是参班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在第二天的下午,文秋芳教授结合中国高校的教学情况,以校本和跨校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为例,做了详尽、生动的讲解,为国内高校团队建设与教师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

文秋芳教授讲解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实际案例

  文教授首先概述了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含义,接着详细描述了她亲自参与的校本和跨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项目,包括团队的组建原则、团队活动的设计、团队成员关系的处理、团队目标设置等。整个过程从团队成员相互熟悉、建立信任开始,到通过听课评课提升教学水平,通过行动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再到学习撰写自己的行动研究论文。文教授充满感情地展示了团队建设的成效以及团队成员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成长,并提醒了在项目实施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一实例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参班教师,大家纷纷表示回校后会考虑组建自己院校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更多教师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提供支持。

参与分享交流,共探发展道路

  小组讨论是每期研修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为参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同行交流机会。老师们就各自在教师职业化发展中的困难和经验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本期研修班的亮点之一也诞生于此次小组讨论之中。大家在交流中发现了许多高校有关教师发展策略的经验,而研修班在最后也将来自河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海南大学的代表请到台上,和所有参班教师分享了他们建设教师团队、支持教师发展的做法和成效,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以及求学组队途中的苦辣酸甜,帮助更多教师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7.jpg    

                           小组讨论,交流发展思路                                                                        院校分享,讲述发展经验

  短短两天的研修为参班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点燃了老师们投入终身学习、执着职业发展的热情信念。相信在主讲专家的谆谆教导下,在同行教师的分享互助下,在研修班的精心努力下,老师们所获得的知识、启发与感悟能够受益终生。希望所有参班教师都能以饱满的信心与不懈的努力,开始新的发展旅程,迎接新的人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