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语言学类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建设(直播课程) (2021/06/19-07/20)

已结束

内容综述

深挖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内涵,共建铸魂育人一流课程

——记语言学类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建设研修班

  619—20,由外研社与西南大学共同策划的语言学类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建设研修班在线上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西南大学文旭教授、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西南大学唐瑞梁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魏银霞老师等外语教学专家学者、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及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团队教师,通过理念讲解、思路剖析、案例展示等形式,深入解读课程思政内涵与要求,示范讲解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方法,分享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经验,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语言学教学研究新动向,助力参班教师深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实现育人目标。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英语专业部副主任万健玲主持。万老师首先代表外研社对西南大学的大力支持、专家的倾情分享和200余位教师的积极参与表示诚挚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本期研修班的设计理念和内容安排。她表示,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背景下,语言学类课程作为英语类专业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元素和育人价值,也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希望参班教师在四位专家的指导下,能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理念、掌握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方法,发挥好课程育人作用。

 

解读内涵明目标,提供思路助落实

  研修伊始,陈新仁教授详尽阐释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及其对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课程思政旨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统一。建设一流语言学课程、优化人才培养,离不开思政引领。思政引领下的课程建设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活动、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教育理念的变革。

  基于对高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培养方案和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陈教授指出当前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缺乏思政定位、描述过于笼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陈教授以南京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例,建议高校根据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与要求,修改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明确、发掘、融合思政元素,以更好地指导课程发挥育人作用。

       

  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后,陈新仁教授结合教学和研究实例,系统讲解了语言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与融合路径,展示了语言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陈教授认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应立足专业特点、彰显专业特色。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坚定母语认同、坚定理论自信、树立科学精神和方法论、处理好借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等方面挖掘课程育人元素与价值,并通过教材编写、文献阅读与评价、项目研究等途径实现有效融入。同时,教师应把握方向性、适量性、关联度、自然度等四项原则,让课程思政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为帮助参班教师拓宽研究思路、深化对语言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认识,陈新仁教授基于对研究现状的梳理,指出当前思政视角下的语言学教学研究有较大空间,研究者可选取教师视角、学生视角、教学视角、评估视角、观察者视角等多种角度,采取课堂观察法、问卷及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教学实验法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陈教授强调,思政导向下的语言学教学研究应以立德树人为参照,重点考察语言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从不同维度检验语言学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与效果。教师可就思政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思政元素挖掘与选择是否合理、思政元素融入是否自然、如何开展教学评估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课程团队授经验,实例讲解启思路

  为帮助参班教师切实掌握课程思政落实方法,西南大学唐瑞梁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魏银霞老师分别以国家级一流课程为例,展示了体现院校特色和专业特点的语言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唐瑞梁副教授首先介绍了西南大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语言学导论》的历史沿革、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情况,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四位一体(顶层设计、深挖元素、全程融入、多元评价)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新模式。唐副教授以《新编语言学教程》“社会语言学”章节为例,重点讲解了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与目标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展示了语言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路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思政融入自然适切,案例多元、方法多样,凸显了课程特色与创新之处,为参班教师提供了有益借鉴。

      

  魏银霞老师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组织和评估方式等方面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语言学》建设经验与特色。魏老师认为,语言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外语专业的定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语言学知识点为载体,通过将思政育人理念融入教学环节,联系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联系社会热点和日常生活等途径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魏老师分别以语言的定义、语言的任意性与规约性、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知识点为例,展示了思政融入路径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参班教师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深耕细作建课程,要点指导助申报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值第二轮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推荐之际,本期研修班特别邀请西南大学国家级一流课程《语言学导论》负责人文旭教授分享语言学一流课程建设经验、解读申报要点。

  文教授首先结合国家教育政策文件,解读了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和意义,指出一流课程建设有助于构建“理念新起来、专业优起来、课程‘金’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的良性循环,提升课程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随后,文教授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语言学导论》课程建设实践和经验探索。申报书的撰写是提炼总结课程优势与特色的过程,是一流课程申报的关键一步。为帮助参班教师明确申报要求、把握申报要点,文教授以《语言学导论》课程申报书为例,详细讲解了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计划等各部分的写作要领与注意事项以及申报材料的制作要求,指导参班教师领会申报要点、做到有的放矢。

 

  为切实帮助教师内化研修所学,促进教学交流与成果产出,本期研修班特别设置教学设计实践活动与专家点评环节,邀请参班教师结合专家讲座内容和教学实际进行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实践活动,并由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为期两天短暂而充实的线上研修中,参班教师认真聆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通过与专家的探讨和交流深化了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拓宽了语言学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的思路,为推进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外研社也将一如既往为高校外语教师提供全方位教学与科研服务,与各位老师共同努力,携手推进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建设。

 

反思日志摘录

专家讲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对我今后教学的启发很大。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所授内容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不必一味追求思政比例,不可形式化,对思政内容的融入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话语的使用,把价值塑造与语言内容相结合,挖掘语言背后的家国意义,同时还要把握好方向性、适量性、关联度和自然度。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思政课程属于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属于教学体系,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绝不可混淆。语言学课程要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不能为思政而思政,对整个课程的设计要站在全局去把握,包括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程设计等。育人和育才并进,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感谢外研社,感谢专家。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熊老师

 

本次研修让我收获满满,非常感谢外研社提供的这个平台。通过本次研修学习,我意识到了语言教学除了讲授语言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原来在语言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离我们并不遥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化知识,还要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学生,通过热点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树立家国情怀。专家有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学生是最好的老师。这为我开展思政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启发我下次在寻找素材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可以邀请学生提供思政素材。总之,本次收获很多,思路也开阔了一些。教书育人永远在路上,我需要学习的太多,需要积累的太多,要做个好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以开放的心态收集各种资料,让思政教育扎根于生活。

——银川能源学院 何老师

 

当前我在进行的就是语用学专业方向的研究。最开始,我对课程思政还有点抵触,觉得很困难,尤其是语言学课,因为它本身就是比较理论化、抽象化的学科,要想挖掘出合适的思政元素,相对比较困难。但这两天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不禁感叹原来语言学还可以这样去讲。我学到了很多语言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途径和方法。还有教学设计实践环节,也非常好。通过学习别人的教学设计,看专家们对她们的点评和建议,我也意识到自己跟一名优秀老师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我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还有太多需要学习,也更加有动力去提升自己,希望可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郑州商学院 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