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与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实践研修班 (2020/10/31-11/01)

已结束

内容综述

把握新版《指南》时代要求,践行课程思政育人使命

——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与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实践研修班

 

10月31日—11月1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与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实践研修班于杭州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副教授主讲,线上、线下500余位外语教师共同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2020版)】新要求,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方法,探寻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团队建设路径。

会场全景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李会钦主持。开幕式上,李会钦社长指出了《指南》(2020版)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和课程育人的重要指导意义,并强调此次研修旨在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指南》(2020版)内涵精神及具体要求,把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方向与路径,实现教学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李社长表示,希望参班教师能充分利用此次研修机会,深入理论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承担育人使命,培养时代良才。

李会钦社长

 

继往开来,指引方向

 

《指南》(2020版)正式发布,开启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篇章。新版《指南》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是各高等学校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其在课程思政、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师发展五个方面的重要修订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指导。

 

此次研修班上,何莲珍教授介绍了《指南》(2020版)的研制依据和研制原则并详细解读了《指南》各板块的内容。何教授强调,新版《指南》的研制既有对2015版《指南》的继承,也有在其基础上的发展。2020版《指南》保持了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与性质,一以贯之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3个级别,并延续了原有的课程设置方式,将课程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三大类。同时,新版《指南》强调与时俱进,充分反映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指导精神,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要求”中有机融合《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相关标准,针对不同级别教学目标的教学要求列出了总体描述和语言技能单项描述,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测评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2020版《指南》从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科研素养五个维度对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提出了新要求,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框架,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专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何莲珍教授

 

深度理解,促进创新

 

王海啸教授从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切入,结合大学英语的教育属性、人文属性、工具属性和教学属性,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之路。王教授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学生成长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意义重大,此为其教育属性;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知识、辨识文化差异、增进文化交流、弘扬核心价值,同时培养语言能力、专业能力、策略能力和思维能力,此为其人文属性和工具属性。大学英语教学属性的凸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国人实际使用为标准,选择能够服务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培养的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应遵循大学英语教学的多重属性,坚持全方位、体系化,进而实现理念、目标、内容、模式及评价方式的多维创新。

 

研修班上,王海啸教授还围绕教学与科研的互推作用,与参班老师共同探讨了以团队建设促教师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及教师从实践型教学到研究型教学转变的思路。王教授指出,研究的本质是回答教学中的学术问题,而研究本身又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反哺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两者相互支撑的关系以及团队合作和团队优势,改进教学、完善科研,实现《指南》(2020版)中对于教师多方素养的提升要求。

王海啸教授

 

融盐入水,展示方法

 

张虹副教授指出,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育人工程,涉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要求教学设计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和原则,遵循“明确理念——把握内容(文本解读)——分析学情——制定目标——选择方法——评价效果”的教学流程。随后,张老师结合《新一代大学英语》单元教学实例,指导参班教师如何从what,why,how三个角度解读文本,分析语篇的内容、主题、深层涵义、作者意图、文本特征,以及如何从教材交际场景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表述、语篇/图片/练习等文本挖掘思政元素,进行知识传授、思维培养和价值引领,与参班教师分享了语言与育人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针对教学评价环节,张老师建议参班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观察、表现性活动、教师反馈、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学生反思等多种方式提升评价成效,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最后,张老师结合 “教学之星”大赛案例,针对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目标不可测、不可量,术语错误理解和使用、说课与授课展示相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改进建议。

张虹副教授

 

为提升研修效果,促进观点交流和经验分享,本期研修班特别设置小组活动与汇报环节,邀请参班老师结合专家讲座内容,基于具体教材单元,以小组为单位,在充分分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并开展语言与育人目标融合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内化研修所学。

       

      

小组汇报

 

在本期研修班上,外研社发布了2020年“教学之星”大赛总决赛方案,从近千个参赛教师团队中脱颖而出的18组教师将于12月16日同台授课,角逐全国总冠军。“教学之星”大赛紧密结合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主题,2020年比赛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建设,主题为“语言与育人融合的外语课程与教学设计”,具体方案内容可点击此处查看。

 

此次研修承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发布的关键契机,希望专家对于《指南》内容的透彻解析以及对于语言与育人目标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指导,有助于各位参班教师把握大学英语教学新动向,领会《指南》(2020版)重要精神,更新育人理念,拓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成效。

 

部分教师反思摘录:

 

“上午,何莲珍教授带领大家将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通读了一遍,重点突出了和上版《指南》中改动的方面,这帮助我从对党和国家各项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文件、要求、意见等的迷惘中走出来,和大英教学具体联系起来,让英语教学有据可循,今后教学实践改进的方向更明晰。王海啸教授试着带领大家转变视角,从课程思政视角看大学英语教学转向从大学英语视角看课程思政。思维转变很重要!课程思政仍应以大学英语的教育属性、人文属性、工具属性、教学属性为根本。而下午张虹教授的两场报告更是以实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在大学英语中撰写教学目标,如何有机融合课程思政,一下午让人意犹未尽。”

 

“何莲珍老师和王海啸老师的讲座让我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也了解到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提出背后所凝聚的各个层级的领导的良苦用心。立德树人这项工作本来是教育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之前,首先应该思考一下学生在学到这些知识之后,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课堂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交换场所,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心灵产生的影响很多都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去。”

 

“课程思政应是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和文化昌盛的重要举措,但如何让思政不是套话、空话,不是形式、标签,是真正考验教师智慧和职业素养的关键任务,思政不应在课堂中面面俱到,但不应该缺失在每一堂课。”

 

“张虹教授的讲座干货满满,实用性强,现场互动直击痛点使我受益匪浅,有很大启发。尤其对大赛参赛选手的举例点评,更是见解独到,引发了我在教学上的深入思考,比如教学目标的描述一定要具体再具体,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究竟要达到什么程度,掌握哪些技能。” 

 

“无论是点评、提问还是讲座,都能看出张老师学识渊博,举例引证脱口而出,可以看出背后的功夫。作为一名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