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 (2019/07/29-07/30)

已结束

内容综述

透析英汉差异,指导教学研究

——记“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研修班

 七月的北京,仲夏时节,万物繁茂。本月2—3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为主讲专家。王教授与来自全国176所高校的200余位教师共同探讨了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并就当前英汉对比研究的热点、难点以及如何进行英汉对比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研修现场

王文斌教授

 

 开幕式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社分社副社长孔乃卓主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孔乃卓老师首先对专家和远道而来的参班教师表示感谢,并结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对教师发展的新期望,指出当今高等教育的新形势,这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希望各位参班教师能在研修中汲取新知,收获成长,拓展格局。2019年正值外研社建社40周年,孔老师与所有参班教师共同回顾了外研社40年来为外语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介绍了外研社2019年暑期系列研修班的设计理念和计划,强调了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意义。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社分社副社长孔乃卓

 

深入对比语言学,透析语言本质性差异

 王文斌教授以困扰外语人多年的问题开篇,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语言学习者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有限、语言能力不足。由此,王教授强调了对比语言学和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王教授指出,语言的不同,归根到底是思维模式的不同,而研究的初心,就是对语言本质的研究。对语言的研究要以比较和对比为基础,探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即相似性和差异性,才能对语言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语言学正是在语言的比较和对比研究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而对比语言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探究语言的本质差异。在英汉对比研究中,研究者应重点关注“英有汉无”和“汉有英无”的现象,尤其要注意哪些语言特征是可有可无的,哪些语言特征是必不可缺的。

 

 

逐级分析词、句、篇,同步提升英汉语

 王教授通过列举大量实例,对英汉语的词法、句法和语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讲解了英汉的个性差异是如何体现在英汉互译中的,旨在从根本上探寻英汉语个性差异的深层起因,从而深化对语言差异的认知。英汉语在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静态与动态、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时间性与空间性等方面具有差异,但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言”具有差异性,而“意”具有相似性。既然不同的“言”可以表达相似的“意”,那么外语研究就不能脱离母语。因此,王教授着重强调了学习母语的重要性:对学外语的人来说,母语强,外语强;母语弱,外语弱。母语能力的提升是如今多数外语教学者和研究者所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外语教师应向学生着重强调的一点,因此,他鼓励参班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母语能力。

参班教师聚精会神

 

探寻研究热、难点,指导实际教与研

 王教授帮助参班教师梳理了当前英汉对比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为参班教师指明了英汉对比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王教授从以动词词根为语言基础、具有时态和体态特征的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而以名词为语言基础、缺少时态和体态未知的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出发,指出英汉语各自的本质特点是时间性和空间性,这也是两者的根本差别。结合这一观点,王教授总结道,当前英汉对比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即为语言本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如果将此具体应用到教学中去,则应让学生充分认识英汉语的差别,从词形、词义、句子结构、语篇分析等方面进行英汉对比,进而得到更深刻的体会,避免母语的负迁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更好地习得语言。王教授提到,目前真正论述语言对比与外语教学的专著极为匮乏,进而强烈建议参班教师潜心研究,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

反思交流

 

 本次研修专门设置了两个小组活动环节进行热点讨论和翻译实践,以帮助参班教师亲身体会英汉语个性差异、更快地消化理论知识、结合实践。29日下午,王教授通过讨论题,引导参班教师思考英汉语对比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重温正宗汉语的正确表述。他在总结中表示,各位教师已经进入了理性思维的状态,具有了思考主动性,他感到十分欣慰。

小组讨论

 

 30日上午,各小组代表就前一晚进行的激烈精彩的翻译实践方面的讨论进行了汇报分享。代表教师激情澎湃的演绎赢得了王教授的赞赏,他表示研究正需要这种激情和兴趣,希望各位老师今后能保持这种学习热情,取得更多成果。结合汇报内容,王教授亦从词汇选择、句子结构调整等方面给予了精彩的点评。

大班汇报

 

 聆听专家的深耕成果,借鉴同行的观点和实践。为期两天的“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研修课程飞逝而过,参班教师以听讲座、讨论和反思等方式,与专家深度交流,与同行合作探讨,系统地学习了英汉对比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也了解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参班教师纷纷表示,他们都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定会在未来的教学和科研道路上“砥砺潜行,满载而归”。

 

学员反馈

6-23 通过今天的研修,我体会到了研究和学习重心需回归语言本身。我自身也有疑问和思考,为什么教学手段越来越多,但是却培养不出高质量人才?可能是因为教学中过分关注教学方法和形式,而对于语言本身的研究关注过少。

7-27 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研究者应学会主动观察、思考,做到灵活运用,不仅需要保持高度的语言意识与敏感度,还需要做到超越外语,回归外语,不断从语言表象出发,探索、总结其中规律,思索探究本质。

8-22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稍有不足。即便是英汉对比,也和实践结合得不是很好。今后,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对比。

5-21 各位老师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对英汉语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很多新的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日后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