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英语教学模拟课堂研修班 (2008/07/12-07/17)

已结束

内容综述

转换角色,反思教学——英语教学模拟课堂研修班

2008年7月13日上午8时,外研社2008年度“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修班”第一期“英语教学模拟课堂”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的一百六十多位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期研修班。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常小玲代表主办单位外研社和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致开幕词。常社长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随后介绍了08年研修班的整体情况,并说明了“教师教育与发展研修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上的特色。开幕式之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周燕教授作了题为“外语教育与语言教学”的报告。周教授在报告中突出强调了“语言教育”和“语言教学”的差异,从语言学习的过程、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了语言学习的实质,并指出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外语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师不仅仅需要语言能力,更需要对教育的投入、对教学的信念、对学生的关爱、交流的技巧。在这一背景下,周燕教授介绍了本期研修班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具体要求。

第一天的模拟课堂围绕读写教学进行。上午由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张洁老师作“阅读与理解”示范课。张洁老师生动的导入、新颖的角度、富有个性的教学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学习、评价和交流的范例。下午是周燕教授示范“阅读与写作”。周燕教授以她独到的赏析视角引导学生充分领略statements with supporting details这一写作技巧在课文中的运用,再通过对两篇学生例文的对比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学习热情。正如许多参会教师所评,周燕教授的演示课是“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第二天的模拟课堂将以“侧重听力教学”和“侧重口语教学”两个不同角度围绕听说教学进行。模拟课堂的宗旨不是为教师提供模仿的范本,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发教师对外语教育的思考,促进交流。

参会教师将在接下来的三天研修课程中分为六个小班,每班有一位专任辅导教师,采用大班演示、大班研讨和小班讨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修。教师将首先转换角色,成为模拟课堂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随后再次转换角色,作为外语教学的观察者,对模拟课堂的教学演示做出分析与评论;之后再回归教师角色,精心备课,参加“课堂教学演示评比”。这一系列不同课型、不同角色之间的循环转换将促使教师们进行对比与反思,进而从新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本期研修班为外研社“英语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系列研修班”之一。外研社2007年举办了这一系列的第一期(“英语语音教学”),引起了参会教师的热烈反响;2008年这一系列将继续举办“英语教学模拟课堂”和“语篇分析与外语教学”两种研修班,继续为外语教学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带来新的收获。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
常小玲社长致开幕词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周燕教授作报告
读写教学演示课(1):
“阅读与理解”
读写教学演示课(2):
“阅读与写作”
学习与评价 汇报与点评
文秋芳教授介绍研修班安排 参会教师积极准备教学演示
机房里“挑灯夜战” 宿舍里“集体备课”

 模拟课堂,多重收获——“英语教学模拟课堂研修班”圆满结束

2008年度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修班”第一期“英语教学模拟课堂研修班”在研修教师的收获和不舍中圆满结束。正如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常小玲在闭幕词中所总结的,本期研修班以“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轮回,为教师从新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语言教学水平提供了帮助。三天紧张充实的研修,在研修教师的心中留下了许多回味:

环节一:周燕教授论外语教育与英语教学(理论基础)

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的提高首先需要教学理念的提高。周燕教授的报告Language Education and ELT in the Classroom开宗明义。周教授指出,教师和学生往往对语言的教与学有一些错误观念,认为语言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一样,英语学习就是语法规则和词汇学习,学习的目标就是通过考试或作为未来工作的工具。而事实上,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其特征在于语言总是包含其所在文化的看法理解、哲学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语言教学不仅仅是解析语法结构、理解内容的含义,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包括理解不同的观点、批判性地评价不同的文化、具有独立的思想并能有效地论证自己的思想)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公共演讲能力、树立自信的能力);"Language learning is social in nature",需要互动学习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只有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熟悉外语教学的特性和影响教学的因素,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努力的方向,自身不断提高,教师才能由“教书匠”变为“教育者”。

外语教育与英语教学:聆听与思考

周燕教授的教育教学观点引发了教师们对于外语教育的深层思考,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同方面的启迪。例如有的教师在日记中写道:“周燕老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从学习者或教师的心理角度去研究教学很有价值。” 

环节二:教学演示课vs. 分析与评价(初步实践)

四场教学演示课是本期研修班的重要环节,也是研修教师们热烈讨论的核心。周燕教授和张洁、黄丹婵、郑丹妮三位年轻教师展现出了不同教龄、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实况。正如许多教师所评论的,其中既有完美课堂教学的展示,也有虽不完美却独具特色的课堂,“反映了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演示课不是为了“示范”,而是提供“评论的靶子”。研修的宗旨是:通过对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实例进行比较、研讨和点评,从不同的角度引发教师对教学的新思考。

不同教龄、不同风格的教师演示不同课型、不同角度的课堂教学

随后的每一场小班讨论,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演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评论,与自身的教学进行对比,对教学的难点进行探讨,包括如何处理词汇和语法,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教育等等。讨论不仅使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演示课的教学设计,更是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院校的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研修教师普遍认为,有机会了解各地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情况,了解其他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在交流中不断有灵感迸出,这一点同样弥足珍贵。

小班讨论:交流与分享

同时这也是本期研修班sharing & learning from all sources教学原则的体现。“学员们”从“教师”和“同学”之中学到了很多,而“教师们”又何尝不是呢?虚怀若谷,教学相长,这正是教师的成长之道。

环节三:文秋芳教授谈教师发展(理论指导)

两天的演示课之后,文秋芳教授对研修班(workshop)的形式和特点做了进一步阐述,指出这类时间集中、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研修班是最有效的教师发展方式。对学员而言,研修班的要求是interactive,experiential和cooperative;对研修班教师而言,则需要做到reflective和dynamic。

教师发展:目的与结果

文教授强调,教师研修的模式(“研修什么”和“如何研修”)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应该从cognitive的角度安排研修的内容,即beliefs,knowledge和skills,而三者之中beliefs是重中之重;应该采用social的方式设计研修的形式,营造a learning community,在这样的氛围中鼓励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各个层面的相互学习。文教授指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本期研修班所提供的演示课不是“model lessons”,而是“demo lessons”。

文教授还重点阐述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learning by doing的理念不仅适用于日常教学,同样适用于本期研修班,因此希望教师们认真准备自己的演示课,认真对待第三天的演示课评比。这也就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输入”是必要非充分条件,有效的学习必须依靠“输出”。

最后文教授总结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是organizer,facilitator,mediator,educator,learner和researcher。多重角色对教师的要求也说明了教师发展和参加研修的必要性。

环节四:课堂教学演示评比(深入实践)

本期研修班的高潮是整整一天的“课堂教学演示课评比”。研修教师们的参与热情令人感动:许多教师第一天晚上就认真准备,机房座无虚席,宿舍里也在讨论演示方案,夜间的大会场里仍有教师们在商讨;不少教师深夜不眠,继续修改教案、搜索补充材料、完善PPT课件……

“课外自主学习”

在第三天下午的评比中,各小班的代表组在大会场展示各自的风采:迥然各异的教学风格、匠心独具的导入环节、新颖生动的课堂活动、衔接紧密的教学内容、富有创意的演示课件……紧张激烈的比赛决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和优胜奖六名。当获奖教师们上台领取奖品和获奖证书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表达的是各位研修教师对三日三夜辛苦劳动的欣慰,对小组组员之间密切配合的感谢,对整个研修班分享交流的满足,对即将结束的研修的不舍……

课堂教学演示评比

文秋芳教授和周燕教授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他们是:徐剑山(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孙红艳(邯郸学院)、雷蓓(湖南师范大学)、刘文(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胡莎(西南财经大学)。

光荣的获奖者:成功=分享+合作

通过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演示,研修教师们从准备到演示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而这种理解和反思将会更好地作用于教师们将来的教学实践。


 英语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研修班:英语教学模拟课堂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一班:徐剑山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孙红艳 邯郸学院
   雷    蓓 湖南师范大学
   刘    文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胡    莎 西南财经大学

二等奖

五班:杨    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刘延征 泰山学院
   张会清 华北煤炭医学院
   李明慧 浙江林学院

四班:王    华 辽宁大学
   刘    静 辽宁师范大学
   顾    斌 北方工业大学
   吕    颖 温州医学院

三等奖

六班:马    妮 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
   袁    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
   刘晓冬 太原理工大学
   马春兰 廊坊师范学院

二班:高志英 东北大学
   蓝    方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
   姚国玉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李    静 安徽理工大学

三班:吴    鹏 江苏大学
   刘    红 东北大学
   罗    莎 深圳大学
   李坊穗 江西理工大学

优胜奖

一班:寇福臣 河北农业大学
   王    璐 华侨大学
   王文辉 潍坊学院

二班:王红超 邯郸学院
   王    娜 西南石油学院
   赵景绥 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刘    宏 宁夏大学

三班:甄长慧 蚌埠学院
   周海霞 河北传媒学院
   李星龙 湖南理工学院
   范佳程 辽宁师范大学
   高灵新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四班:晏迎新 武汉海军工程大学
   吴    敏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杨玉红 江西师范大学
   任风雷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五班:胡光全 郑州大学
   李    雪 大连交通大学
   陈    婷 江西师范大学
   雒    丽 辽宁师范大学

六班:滕金秋 潍坊学院
   刘    丹 武汉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