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直播课程) (2021/06/05-07/06)

已结束

内容综述

理论为基,实践为本,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记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研修班

 

  6 月 5—6 日,外研社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研修班在线上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金利民教授和陈亚平教授,通过专家讲座、教学/研究案例展示、教学反思交流等形式,深入剖析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互动关系,系统讲解二语习得核心理论内涵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全面梳理二语习得研究脉络和主要课题,帮助参班教师深入理解二语习得机制及过程,增强二语习得理论应用与实践能力。

 

  本期研修班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语言测评学在读博士张晶老师主持。开班仪式上,张老师简要介绍了本期研修班的设计理念和内容安排,强调了教学研究和理论应用对教学提升的重要性,指出高校外语教师应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深入研究语言学习规律,注重吸收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希望参班教师在三位专家的指导下,能持续深化理论认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互动关系

  二语习得是一门系统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本质和习得过程的学科。外语教学则以语言要素教学和语言技能训练为基础,对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复杂多变的外语教学实践又为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实证支撑和不竭动力。

       

  为深化参班教师对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互动关系的认识,王初明教授首先纵向梳理了语言习得观的发展演变,系统介绍了行为主义语言习得观、乔姆斯基天赋论、社会文化理论、输入、输出与互动假说等理论模式的核心观点,逐一阐明了不同理论模式对学习者如何掌握二语知识、如何学会使用二语知识、为何存在语言习得个体差异等二语习得研究核心问题的不同见解和教学启示,为参班教师搭建了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知识图谱。

 

“续论”的内涵与教学应用

  对二语习得研究进行概述之后,王初明教授以“续论”为例,深入展示理论如何指导教学以及教学如何进一步探究优化理论。王教授指出,“续论”旨在解决学过的语言知识如何转化为交际应用、静态的语言操练如何适配动态的内容表达等外语学习与教学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他指出,语言理解与产出是不对称的,而“续”的核心就是让学习者在互动中进行创造性模仿,从而达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语言学习的高效率是通过“续”实现的。

 

“续论”作为一种新兴语言习得观,提供了认识语言习得机制的新视角和外语教学的新思路。为帮助参班教师深刻理解“续论”内涵,王教授在阐述了以 “续”促学的核心理念后,以读后续写、多轮续写、对比续写、续译活动为例,展示了“续论”应用的关键环节、实践方法和促学优势。王老师强调,“续”的理念可以应用到课堂内外教学的任何环节,教师可以设计特定的“续作”活动实现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语的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

  外显和内隐学习作为人类知识学习的两种必然途径,有何区别和联系,对外语教学又有何启示?陈亚平教授从外显和内隐学习的概念出发,对比分析了两种学习模式在知识存储和提取、语言学习和应用等方面的特点。陈教授指出,外显学习是成人二语学习的主导模式,外显知识在二语交流中起主要作用,但教师必须意识到外显知识有其惰性,不能用于实时交流,因此需要发展内隐知识。

  那么,成人的二语由外显学习占主导时,如何提升二语内隐学习能力?如何充分利用外显知识使之作用于内隐知识的构建?陈教授结合多个教学案例,与参班教师共同探讨了外语课堂隐性语言知识的构建模式,指出外显知识促进内隐知识发展的关键在输出;有意识的正确输出是内隐学习机制启动的关键,教师可采用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方法或任务型教学方法,借助输入、输出(文章重构、短文写作)、反馈、重铸、明确纠错等方式,使学习者从构思意义和构思语言的双重压力下解放出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外显知识的有效使用,为内隐学习机制提供正确范例,为内隐知识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互动理论及其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习得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其中输入是手段,输出是目的,互动是桥梁。如何将输入转化为有效输出,也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金利民教授首先分别介绍了可理解性输入假说、互动假说以及输出假说的核心观点,梳理了在互动研究问题上认知派与社会派论战的源起、激化和延续过程以及两派的主要分歧,分享了输入、输出、互动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教师可采用精泛读/听组合的教学方式加大语言输入;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attention);3.采用PPP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或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教学方法组织教学;4.积极开展输入如何促进习得、输出任务如何促进语言输入方面的研究。

  作为联结输入与输出的桥梁,互动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金利民教授基于文献回顾,梳理了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结合三个课堂互动研究案例,分享了互动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路和实践建议:1.合作型、专家/新手型生生互动的课堂小组互动模式更易于打造更加平等、互动性更强的外语课堂;2.以师生互动为主、以“追问、提供线索式问题、详述请求、同意检验”四种问题话轮为主线的讨论型课程有助于学生专业学习和口语能力双重提升;3. 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的即时反馈和交际性任务对高水平学生二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金教授结合研究经验,总结梳理了互动对口语能力发展影响研究的难点,如:如何界定语言现象的习得?一次性修正是否等于习得?如何在教育环境中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将语言能力的发展归因为互动?鼓励参班教师迎难而上,将难点转化为新的增长点。

       

 

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研究主要课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高校外语教师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为帮助参班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研究,金利民教授基于研究现状和趋势,明确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总结归纳了其研究对象、常用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建议教师对二语习得的结果、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二语教学对二语习得结果和过程的影响等问题展开研究,或以理论视角、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为切入,开展动机、教材、纠正反馈、本土教学法相关研究。同时,金教授以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研究为例,展示了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层互动,展现了教研互促的更多可能。

  为切实帮助教师内化研修所学,提升理论应用与实践能力,本期研修班特别设置教学设计实践与教学反思交流环节,邀请参班教师体验读后续写、设计促进学生隐性知识构建的实践活动,由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集中解答参班教师在理论应用中的种种困惑。整个环节讨论充分,互动热烈。

 

  为期两天短暂而又充实的研修在学员与专家们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通过与专家的探讨和学员的交流,参班教师在二语习得研究及理论应用方面有了新的思路和收获,为有效解决教学难题、开展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思日志摘录

非常幸运参加了这次研修,两天的学习非常充实,对第二语言习得机制、过程、影响学习者习得的因素等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几位专家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精炼的语言为大家展示了二语习得的魅力,也为大家打开了教学反思新世界的大门。在今后的语言教学中会参考专家们提出的有效方法,将“续论”导入听说课和阅读课,以此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杨老师

 

非常感谢三位老师两天的研究报告,第一天在王老师和陈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共同学习了“续论”、外显和内隐知识,根据材料进行了教学设计实践,专家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针对性点评,从理论高度和实践可行性给出了中肯的建议。金老师关于口语二语习得的内容也对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所启发。一开始没有预料到本次研修会对我的口语教学有针对性的帮助,出乎意料地收获了很多。其中涉及二语习得理论的内容,还需要慢慢消化,在一步步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实践。感谢三位老师两天的精彩讲座,也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共同学习和进步。

——郑州商学院 宣老师

 

我对二语习得的学习和研究都比较粗浅,但是潜意识觉得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密不可分,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两天的研修,我收获了很多,意识到了自己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欠缺。王初明老师的“续论”让我耳目一新,很有启发。陈亚平老师对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意识到平时教学中虽然也有显性和隐性知识的教学,但是不成体系,缺乏理论指导。金利民老师对语言输入、输出与互动理论的讲解,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丰富、权威的理论视角。相关学术研究举例和细致的讲解,也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受益匪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