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文学与社会系列讲习班——文学批评理论专题 (2019/07/21-07/22)

已结束

内容综述

掌握批评理论,探索文学世界

——记文学与社会系列讲习班之“文学批评理论专题”

 

 2019年7月21—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南京智慧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文学与社会系列讲习班——文学批评理论专题研修班”在兰州成功举办。

 本期研修班特邀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南京大学朱刚教授、北京大学程朝翔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和方红教授八位主讲专家,与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位教师聚焦文学批评理论,共同探讨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

研修现场

 

 开幕式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社分社副社长段长城主持,她结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对教师团队发展的新期望,强调了外语教师所承担的“育人”重任,并和参班教师共同回顾了外研社建社40年来为外语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及外研社2019年暑期系列研修班的设计理念和计划。王守仁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介绍了系列讲习班的策划背景,感谢各位主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吕洪灵教授和外研社工作团队的精心筹备。王教授强调,教师发展要从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等多方面着手,特别是个人发展旨在确保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始终具有动机、兴趣、活力和产出。

王守仁教授开幕词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

 

  析读文本,破与立中拓宽视角

 王守仁教授的讲座以“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史的编写”为题,他首先详细阐释什么是文学理论,什么是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具有元思维、构建观念体系的特征,而文学批评则从文学作品出发。王教授以Gilbert & Gubar的女性主义批评论著《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为例,展示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识别、辨析、阐释、评价。接着王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撰写《英国文学批评史》的心得,指出进行文学研究,须要细读、析读文本,不能满足于二手文献的转述,而要研读、深入理解原作,“由自己体究”,即体察考究,体会思考,融会贯通,形成属于自己的批评思想。

王守仁教授


  朱刚教授发言的题目为“原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可以这么做——理解詹明信的元批评”。他从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讲起,详细阐述了詹明信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发展——方法论“元评论”。在解释“元评论”五重文本的文本观和批评观之后,朱教授逐层讲解了詹明信对文学作品文本、作品中意识形态素、问题链和症候式阅读的关注。朱教授以《麦琪的礼物》等小说、音乐作品为例,示范詹明信的“元评论”如何应用于文学研究。

朱刚教授

 

  辩证的对立:社区与他者    

 程朝翔教授以“社区/共同体:可能与不可能之间”为题,详细介绍了文学中的社区。他首先指出文学中的社区是由阐释社区建构而成,包括“文学作品”中和“文学理论”中的社区。阐释社区使作品产生了意义,而非单纯文本或读者使之产生意义。他以多恩、阿诺德、德里达三位作家对于人类“世界”或 “孤岛”的描述为例,说明“阐释社区”造成了三位作家之间的互动。程教授阐发了德里达的“自免疫共同体”和“好客”等概念。他认为人文学科旨在深入了解社会,包括西方社会,以避免误判。社区/共同体理论为我们研判和建构不同的社区/共同体提供了借鉴。

程朝翔教授


    与程教授提到的“好客”概念呼应,张剑教授以“‘他者’理论和‘他者’诗学”为题,梳理了“他者”这一文论概念的渊源和从古至今各时代西方哲学家对此概念的发展与论述,并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等丰富的作品案例,讲解“他者”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张教授指出他者的形成发生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而且对立的双方存在着某种不平等或者压迫关系,后现代的“他者诗学”批评旨在分析和揭露他者化过程中形成的霸权和压迫,分析他者的属下地位和反抗,通过揭露和分析,对压迫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颠覆,实现他者的解放。

张剑教授


     施事的文学:操演性与文化批评
   何成洲教授对“文学的操演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首先追溯了“操演性”概念的发展历史,从言语行为理论、德里达解构批评、表演研究到性别理论等跨学科的理论旅行过程。文学的操演性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行为的文学与作为事件的文学。何教授系统梳理了希利斯·米勒、乔纳森·卡勒、伊格尔顿、阿特里奇等文学批评家的相关论述,提出从能动性、生成性等不同角度将创作过程、作家、作品、读者阅读、改编、传播、接受等关联起来开展文学研究的新思路。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文学的操演性”拓宽了文学研究的对象、概念和方法。最后,何教授以莫言小说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件为例,示范如何从操演性的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研究。

何成洲教授

 

 殷企平教授以“文化批评的来龙去脉”为题,系统地介绍了文化批评的定义和用途。殷教授首先解释文化批评是以文化学角度观察、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的批评方式,接下来对“文化”与“文明”进行了区分,指出文化批评即针对“文明”弊端的批评活动,它反对“分离”,抗拒异化,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和谐性。文化批评不仅关乎文学,而且关乎政治、社会,能够形塑我们的机构。殷教授强调,文化批评对整体性/和谐性的诉求离不开想象力,而文学是最具想象力的学科。因此,文化批评的手段尽管是跨学科、多学科和超学科的,却需要以文学为中心。

殷企平教授

 

  观照广阔的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的世界主义与生态主义

 杨金才教授的讲座题目为“作为文学批评视角的世界主义”。杨教授指出“世界主义”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术语,可以从政治、文化、伦理等不同角度加以界定,他为大家对比了世界主义与普世主义、多元主义、全球化和跨国主义等概念的异同。接下来,杨教授详细讲解了世界主义在后殖民主义研究、现代主义研究、文学形式研究、历史视角研究及空间文学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并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延伸阅读文献。杨教授认为进行文学研究要在拓展理论的同时,关注“文本、语境与作者”,先文学后理论,并不忘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杨金才教授


    方红教授以“美国生态批评发展及其对景观不同的关注与理解”为题,系统讲解了生态批评理论。方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生态主义批评四次浪潮的焦点,即聚焦绿色景观的整体主义生态批评、聚焦棕色(有毒)景观的环境主义生态批评、聚焦生态世界主义景观的全球化语境下的生态批评,以及聚焦物质主义景观的活力物质/物质女权主义生态批评。四次浪潮交错发展,彼此共存。方教授通过《地方意识与星球意识》《心灵的慰藉》等文本,向大家展示什么样的作品适合以及如何进行生态批评研究。

方红教授


    八位专家对多种批评理论的系统阐释,开阔了参班教师文学研究的学术视野。21日晚上,参班教师们进行了分组交流,八位专家及吕洪灵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波教授走进各个小组,就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2日上午,各组代表进行了汇报,与其他小组的教师分享讨论的收获。

 闭幕式上,王守仁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示,大家的学习精神和学习热忱令人感动,希望本期研修班介绍的文学批评理论及治学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启发,老师们文学研究的道路会愈走愈宽广。

 本期研修班汇集多位外国文学批评专家,齐聚兰州,系统讲解多种文学批评理论,参班教师积极思考,与专家学者对话、探讨,学术氛围浓厚热烈。相信各位老师将以良好的理论素养、独特的批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去探索实践,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学员反馈
学员2-36
参加此次研修班一些具体的收获如下:应大量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和经典的文学评论,从中学习汲取学术研究的方法范例;不读经典,无法学到新知识,有新体会,好的文学评论是来自于大量的经典积累。
学员1-34
如今的文学批评分析理论太多太杂,梳理起来不大容易。今天王教授和朱教授对当今流行的文学理论提供了自己的分类和大致的梳理,并且推荐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对我今后的批评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学员2-9
今天首先对大班汇报小组讨论的内容很有感触。参加学习的老师们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甚至是相关的研究。本人对第四组讨论的话题“文学的跨学科研究”颇有感触。当今的文学研究站的起点更高,基本为跨学科研究,这要求我们在原有文学理论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