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量化研究方法工作坊(高阶班) (2019/07/18-07/20)

已结束

内容综述

全方位解锁量化研究 多角度促进外语教研

——记2019年“量化研究方法工作坊(高阶班)”

 

量化研究方法强调科学的研究设计,基于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研究结果作出解释,能够有效助力高校外语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进而促进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双向良性互动。为帮助广大外语教师解决收集、统计、分析量化数据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难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9年7月18—20日在京成功举办“量化研究方法工作法(高阶班)”。

本期研修班特别邀请外交学院许宏晨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徐浩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陆小飞教授和中山大学金檀副教授,与来自17个省、市40余所高校的近50名外语教师一起,围绕量化研究的选题、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学术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申报等话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研修现场

 

火眼金睛认准方向——研究选题从何而来

研修伊始,徐浩副教授以一个生活化的案例——“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大中小包薯条哪个最划算”引导大家思考、讨论、理解量化研究的核心概念以及选题和设计原则,进而引出量化研究的定义,即以数据作为变量的表现形式,通过因素和水平的设计与控制,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化关系。一个好的研究选题应该有具体、清晰的变量、有知识贡献的可能和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分享自己开始做研究以来如何一步步聚焦研究问题,从“看不到问题”到“不愁找不到问题”的转变,徐浩副教授向参班教师提供了许多有关选题方面的中肯建议,如初涉某一研究领域时从导论入手,熟悉该领域的重点话题从而锁定研究方向;大量阅读相关期刊文献和著作,掌握最新研究动向和发展;日常工作生活中多和他人互相交流分享看法,汲取研究灵感。他还指出,广大外语教师的一线教学实践是研究的一大来源和最终归属: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最后再用研究发现改进自身的教学。对选题进行深度挖掘后,设计环节的基本思路是选择变量—设定假设—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预测。参班教师积极思考专家给出的选题示例,激烈讨论“有没有用”、“能不能做”等问题,提高了自己识别研究问题以及准确把握方向的能力。

徐浩副教授

 

“多”管齐下科学设计——研究数据如何收集

许宏晨教授、徐浩副教授以及陆小飞教授分别系统讲解了问卷设计、实验设计以及语料库研究设计三种常见的量化研究设计。

许宏晨教授首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解释了问卷和试卷的差异所在,指出问卷是用来收集事实、行为和态度信息的,而试卷主要用于收集能力信息。接下来他以“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为例,详细讲解了一份问卷的设计过程,不同题项的用途及其设置方法。一般而言,问卷制作需要经历提出开放问题—归纳原始描述语—预测问题选项—制作实测问卷这一基本流程。题项类型包括选择题、李克特(5级)量表和语义差异(7级)量表等。通过“问题问卷”的纠错训练,参班教师在专家的引导下归纳出问卷题项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通过SPSS实战演练,许宏晨教授带领大家学习了如何运用统计工具验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许宏晨教授

徐浩副教授采用理论知识佐以具体案例的方式,细致讲解了实验设计的完整流程:设定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工具—设计实验程序—解释实验结果。他指出,实验的特征在于带有一定的假设,采取某种处理,进行某种比较。因素、因素的水平、刺激呈现和反应收集的工具是实验设计中的重中之重。霍桑效应、练习效应以及序列效应等都会对实验的效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研究者在被试、工具和程序等方面都要采取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参班教师通过分析、讨论“词汇呈现时机对记忆效果的影响”、“音段和超音段特征对口语教学的影响”等实验案例,对因素、水平和工具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对实验设计也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

陆小飞教授系统梳理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大致类别:资源建设、工具开发、语料分析、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他指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设计应从研究问题出发,遵循选取语料库或采集文本—加工文本—标注与分析样本文本特征—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在设计语料库和采集文本时,研究者需注意语料库的代表性、规模、平衡以及可比性。陆小飞教授结合自己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和语料库建设方面的亲身经历,向参班教师详细解释了文本加工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工具或人工标注分析样本文本特征,同时与大家分享了许多对外语教师教研有帮助的语料库工具,如英语阅读分级指南针等。

陆小飞教授

 

工具在手“一键”处理——量化数据如何分析

如何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许多外语教师在量化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在对高阶统计方法进行讲解前,许宏晨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就统计中的两大分类,即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进行了介绍和区分,并简要概括了推断差异、推断关联和探索类别的统计方法。接着,许宏晨教授结合多个量化研究例题,运用SPSS和AMOS两个软件逐步演示了数据处理、分析的过程,从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到最后图表的解读,带领参班教师熟悉统计工具,解读生成结果。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参班教师对探索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构方程模型适用的研究问题及各自的用途都有了切实的了解。

徐浩副教授为参班教师重点讲解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通过列举典型的研究案例,带领大家分析其中的研究问题、因素、水平等,启发参班教师正确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同时,结合统计软件分析得出的数值表,徐浩副教授详细示范了如何在论文中准确表述统计分析结果。

 

顺利通关发文立项———研究成果去往何处

金檀副教授反复强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鼓励参班教师多读多看学术期刊,精选应用语言学领域内影响因子高的优秀核心期刊,例如Modern Language Journal、TESOL Quarterly和Applied Linguistics,熟练运用各种学术搜索工具,预判选题的价值和前景。通过介绍自己以往的投稿发表经历,金檀副教授对书评、短文、长文这三种常见的稿件类型的在线投稿方式及各自的具体要求作了详细的说明。此外,还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中山大学指导学生共同营造的学术第二课堂,对参班教师的教研实践起到极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在课题申报方面,金檀副教授分享了自己立项成功的经验,使参班教师深刻认识到选题评估主要看发展潜力、前期基础、后期关联;文献综述一定要做到聚焦概念、提炼特征、定位问题;研究设计需要注意量体裁衣、循序渐进、独具匠心。

金檀副教授

为帮助参班教师掌数据统计方法、熟悉工具操作,本期研修班特别设置了课下研习任务。参班教师依照既定分组,合作完成课上布置的练习和任务。各组老师一同探讨、互相帮助,学习气氛十分浓烈。主讲专家也来到现场指导,就参班教师在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课间,参班教师学习热情不减,积极和专家探讨自己尚存的疑惑,或是请专家为自己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的研究提供意见和建议。专家对教师们的问题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小组活动及专家指导

学员与专家交流

 

三天的研修班至此落下帷幕,参班教师不仅掌握了量化研究方法,更坚定了开展量化研究的信念。尽管研修班的学习已经结束,但外语教师们的学习永不止步,相信各位参班教师在今后的教研实践中可以善用方法、不断挖掘,取得丰硕成果!

 

学员反馈

1-6

徐老师讲授非常风趣幽默,把抽象的概念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理清了实验研究思路,也认识到要构建实验因素。许老师讲解非常细致,配合打印出来的PPT加上详细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天下来信息量和知识量很大。

2-10

徐浩老师风趣幽默,能从生活中找到贴切的例子解释可量化的情况与方法,也从期刊发表的角度给我们许多建议和启发。许宏晨老师博学儒雅,非常细致地解释了量化的本质与操作步骤,确保了教学的实用性。

3-8

收获很大,都是干货,了解到很多之前不清楚的SPSS操作。同时徐老师给了我很多启发,包括如何做科研,如何教学。唯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3-10

今天非常喜欢金老师的课,非常条理清晰且实用价值高,其中对选题设计、文献查阅等内容都对日后科研协作有很大帮助。

4-9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初步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操作,对SPSS软件的使用和实验设计有了基本认知。但对于概念之间的关联和辨析差异,仍然比较困惑,特别是在演示操作时经常跟不上。因为我自身理解得不深,只是初学者,仍需要回去多补课,把概念和基本框架吃透,多操作、多练习。

4-11

陆老师的讲座内容详实,从分类到应用,涵盖了语料库研究的多个方面和不同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