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 (2018/08/02-08/03)

已结束

内容综述

对比英汉差异,探究语言玄机——记2018年“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研修班

 

8月2—3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高校近300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主讲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带领着参班教师通过对英汉语言在词语、句子和语篇层面上的差异的研习,共同探讨了英汉语言的特质、两种语言的差异对外语教学和翻译的启示以及如何进行英汉对比研究。

会场全景

 

开幕式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李会钦主持。李社长对外研社2018年暑期系列研修班项目的主题、整体安排以及此次研修班的主讲专家和课程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她强调了解、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助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提升国际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班教师表示了热烈欢迎,对专家和老师们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鼓励参班教师在研修期间充分参与,积极思考,分享经验。

李会钦社长

 

洞察差异,探究特征

 

     课程伊始,王文斌教授追根溯源,并基于我国英、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实际,阐述了对比语言学和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性。王教授指出,对语言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语言,要在比较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语言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加强对比语言学和英汉对比研究,对提高个体英语水平和国家外语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语言研究既涉及人文学科的文化性,又涉及自然学科的科学规律性。在对比语言学中,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在语言学习与研究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同时,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自身母语水平的提高,王教授强调了汉语功底尤其是古文功底的重要性,鼓励参班教师在平时多多撷取古文的智慧,以赤子之心探求无止境的学问,以谦卑之心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要在语言对比中洞察差异,探索母语和目标语的本质性特征。由此可见,英汉对比研究无论对我国汉语学界还是英语学界来说,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王文斌教授
 
 
厘清概念,探究语言本质差异
 
 
     王文斌教授首先澄清了该学术领域中两个经常被混淆的概念——“比较”和“对比”,指出“比较”侧重共性研究,“对比”则强调差异研究,而语言学的发展正是在语言的比较和对比研究中不断向前推进的。王教授指出,对比语言学就狭义而言,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在语音、词素、词、短语、句子、语篇等层面及其语义、语用或翻译等进行对照,寻究彼此的同和异,并在深层次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借以审察所比语言之间的诸种现象及其本质差异;就广义而言,对比语言学还对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民族思维、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心理等进行对比研究。狭义上的对比语言学,属于语言内部的对比研究,而广义上的对比语言学,是兼涉语言内部的对比研究和语言外部的对比研究。
 
     王教授强调,语言之所以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各民族思维模式的不同,对比语言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探究语言的本质差异,具体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应重点研究“个性”,即“英有汉无”和“汉有英无”的现象,这也是在英汉对比研究中我们需要探索的热点。王教授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对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思维的研究。研究语言不能脱离语言的文化性和民族性。语言研究要上升到民族思维的层面,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总体把握语言研究的特征和本质。
 
 
 
 
参班教师认真听讲
 
 
英汉对比研究之词、句、篇
 
 
     王文斌教授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的差异,帮助参班教师逐步体会形合与意合、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时间性与空间性的不同,从而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经过小组讨论,参班教师对英汉对比研究的根本目的有了从感性到理性、从语言表征到深层思维的认识;深入了解了英汉在词、句、篇、时间与空间、思维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纷纷表示,可以基于此找出语言对比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契合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英语学习效果,甚至拓宽自身的科研选题思路。
 
     王教授列举了丰富的英汉互译实例,以帮助参班教师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并据此在翻译教学方面给参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从英汉的文字差异入手,王教授讲解了英汉的词法构造、句法构造,延及其语言表征差异,透视其隐藏于深层的时空性区别,同时指出,外语研究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注重本土化理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国外的理论;要立足于中国的外语研究实际,解决中国的实际理论问题,再去吸收借鉴国外有用的理论,为我所用。王教授认为,语言的研究涉及三个层次的内容:观察层面、描写层面和解释层面。结合当前对比语言学的发展现状,要加强在第三个层面即解释层面的研究力度,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英汉具有很多独特的个性,加强英汉文字及其语言表征对比研究,有益于加强我们对母语和英语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英汉教学。
 
 
 
参班教师与专家交流
 
 
小组实践活动,体会英汉差异
 
 
     为了帮助参班教师将理论更好地付诸实践,本次研修特设问题讨论环节和翻译实践环节。在问题讨论环节,参班教师围绕“英汉对比”这一主题,对相关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进行了汇报交流。组内老师就自己在一线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展开交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相关问题。在讨论和交流中,大家群策群力、商讨对策。汇报结束后,王教授结合位老师的分享,从英汉对比研究目的及对翻译和语言教学的益处等方面给予了精彩的点评。
 
     在翻译实践环节,每个小组需完成相应的汉英或英汉文本翻译任务,在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相应译文,并分别选出汇报代表在大班上进行汇报演示。王教授结合小组展示内容的优点和不足,给各组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翻译版本。通过小组讨论和大班汇报,参班教师彼此间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很多老师都表示这次经历弥足珍贵。
 
 
 
 
 
小组活动
 
 
 
 
大班汇报
 
 
     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有利于揭示母语和目标语的重要特征和规律,也有助于促进翻译研究和语言教学。在为期两天的研修班中,王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诙谐幽默的语言,字里行间皆是满满的干货,参班教师收获良多,意犹未尽。通过两天的分享学习,参班教师对对比语言学和英汉对比理论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积累了相关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