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英语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2017/11/11-11/12)

已结束

内容综述

以史为鉴品文化,博古通今建课程——英语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成功举办

英语在历经了长达1500多年的漫长发展后,不论是在语音和词形,还是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着颠覆性的发展,从English演变为Globlish。对于从事英语教学、文学或语言研究的人来说,都需要全面了解英语发展史,了解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来龙去脉。基于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7年11月11-12日在北京成功举办“英语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本期研修班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清华大学程慕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勇先教授、北京大学王继辉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张尚莲教授及中国人民大学江晓丽副教授主讲。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院校的外语教师和研究生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期研修班。

研修现场 

 

开幕式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孔乃卓主持,孔老师希望本次研修活动能为各位教师提供一个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共同探讨英语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张勇先教授在开幕辞中,对国内高校英语史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介绍,扼要说明了英语的起源、分类、发展等,指出此次研修班对推进英语史课程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很有意义。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孔乃卓副社长

 

梳理脉络,阐述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张勇先教授首先作了题为“英语简史:从古英语到现代英语”的报告,系统阐述了英语的起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张教授指出,英语史的分期断代通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中世纪英语和现代英语。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入侵、圣奥古斯丁抵达不列颠进行传教、北欧海盗入侵以及诺曼征服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张教授也对古英语的字母、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进行了细致讲解,展示了古英语与现代英语的异同,其丰富的课堂内容、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给现场老师们带来了许多教学启发和思考。

张勇先教授

 

英语史课程的开设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程慕胜教授作为英语史课程开设的见证人之一,对英语发展史这门课程具有深厚感情。程教授以亲身经历向参班教师讲授了英语史课程开设的理念与意义。她结合丰富的一手资料,回溯了英语史课程的开课渊源以及自己的授课经历,并指出,学习英语语言的历史是不同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责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各个方向的英语学习者也应该了解、掌握英语史。此外,程教授还以自己在清华大学的教学讲义为基础,讲解了英语史的发展路径。程教授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治学态度严谨,令人起敬。

程慕胜教授

 

聚焦专题,深入研讨

语言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在英语发展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针对这三个方面,外语界的两位泰斗级大师胡壮麟教授和程慕胜教授为各位参班教师带来了一场饕餮大餐。

 

胡壮麟教授以“英语语法及其发展史”为主题,和大家探讨了语法(史)和语言(史)的同步性、现代英语语法研究的分期、英语语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关系这三个议题。具体来说,胡教授指出,语法(史)和语言(史)的同步性这一议题具有复杂性,不能一概而论;在英语语法的研究上,古英语时期无人研究古英语语法,中世纪后,人们开始以拉丁语语法为范本处理涉及英语语法的问题,之后英语语法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英语语法与逻辑、修辞和哲学等学科的关系紧密。此外,胡教授提出语法教学的三个原则:(i)英语语法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法和逻辑相互制约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切忌选边站。(ii)作为英语为非母语学生的老师,在向学生讲授语法时多强调语法规则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英语。(iii)遇到不合传统语法的语言现象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向学生说明其使用的语境和语用效果。

 

最后,胡壮麟教授鼓励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对于不懂的问题多了解、多研究。胡教授谦虚的治学态度深深感动并鼓舞了各位参班教师。

 

 

胡壮麟教授

 

程慕胜教授则对“英语词汇及语音流变”进行了细致讲解。在英语词汇方面,程教授认为,因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飞跃,词汇是任何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特别是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新词不断涌现。英语词汇主要来源于古英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英语词汇的构成主要包括老词和新词,老词主要涉及古英语词汇及其他长久以来存在于英语中的词汇;新词的构成方式则包括转换法、派生词、合成法以及其他方式等。在英语语音方面,程教授详细介绍了英语语音的流变,并结合自己所发表的《英语单词读音的规律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学英语,不用国际音标行不行?》两篇文献,对英语语音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发人深省。

 

在长达1500多年的漫长发展历史中,英语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既牵涉到无数影响英语发展史的重要人物,也衍生出了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异变情况,即各种英语变体。张勇先教授由此从“英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英语变体:澳大利亚英语特点”两个专题进行了精彩讲解。纵观英语发展的历史,从古至今,有很多重要人物影响并记录了英语的发展和变迁,其中有传道士、诗人、作家、翻译家,当然还有国王、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等。张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圣奥古斯丁、乔叟、莎士比亚等八位记录英语发展脉络的重要人物,并以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和信手拈来的俚语轶事讲授了澳大利亚英语在语音、词汇等方面展现出的独特之处和发展渊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现象分析,聚焦于点

 

英语发展史上存在着诸如“三语到一语”以及“元音巨变”等演变现象,若能采撷这些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必能以小见大,对于英语史的教学和研究都意义重大。

 

河北工业大学张尚莲教授从“从三语到一语:中世纪英格兰官方语言使用的历史变迁”话题出发,以三语(拉丁语、法语和英语)至一语(英语)为主线,结合罗马入侵、诺曼征服等历史事件,讲解了英语在中世纪的逐步振兴。张尚莲教授在讲解过程中所提到的个人学术经历、所引用的翔实的历史资料和数据无不体现出一名英语教师对学术的热爱之情。

 

 

河北工业大学张尚莲教授

 

北京大学王继辉教授则为各位参班教师讲解了“英语发展史上的元音巨变”这一英语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在研修班上,王教授用古英语朗读了《贝奥武夫》,用中世纪英语朗读了《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言,并同大家交流了元音巨变的具体内容以及可能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令人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北京大学王继辉教授

 

 

教学示范,消除畏难

英语史的内容纷繁复杂,很多教师和学生颇觉内容枯燥无趣。所以,如何上好一门英语发展史课程,是众多任课教师内心长久以来的疑惑。中国人民大学江晓丽副教授以“英语发展史之社会语言学”为主题,向参班教师进行了教学示范。江老师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以语言变体、社会方言—性别、社会方言—阶级为例,向听课教师展现了英语发展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活动设计等。江老师的示范教学目标明确、活动多样、逻辑清晰、充满智慧,课后,参班教师纷纷表示,对于英语史这门课程的教学深受启发。

 

 

中国人民大学江晓丽副教授

 

为期两天的“英语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在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示范课程、问答交流与研修反思相结合的各个环节中落下了帷幕。在这两天里,研修教师不仅收获了英语发展史教学与研究的丰富知识,更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耄耋之年的前辈学者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与坚守令我们敬仰,中青年学者对教学与研究的专注与专业也令人佩服。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研修班,老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思路的拓展、理念的更新,以及对高等教育和教师自身发展更为深入的思考。希望各位老师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将语言发展史融入文化发展史予以考察,开好英语发展史这门课,进而探索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国际视野,提升其文化修养和知识面,培养学生成为国际人才!

 

 

前辈学者的世纪握手

 

 

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