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昆明) (2017/06/03-06/04)

已结束

内容综述

提升教学理念,把握研究前沿——记“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修班”

6月3—4日,2017年全国高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修班”在昆明成功举行。本期研修班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主办,特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Paul Kei Matsuda教授和南京大学徐昉教授主讲,由外研社徐建中总编辑主持,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68所高校的100余位高校外语教师相聚昆明,就英语写作教学和二语写作研究进行了系统学习与探讨。

 

  

100余位教师济济一堂

 

徐建中总编辑在开幕式上致辞

 

破陈出新——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伊始,Matsuda教授引导参班教师写出自己在写作教学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启发老师们教授学生写作也是一样,开始时需要“keep it simple and small”,并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就大班教学、教师反馈、论文评改等各方面的问题与参班教师进行互动。Matsuda教授强调英语写作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局限于学生写出好文章,更要关注培养出好的作者。成功的写作是基于真实语境的有效写作,题材的正确选择、二语知识的正确运用不是检验写作成功的标准,而是一种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手段帮助学生尽其所言,表达真实写作欲望。

 

Matsuda教授提出,写作教学活动应该包括语境设置、规划、草拟、反馈、修改、编辑、分享、评估等阶段。写作教学应基于真实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写作目的和读者群;写作规划包括理清情境,揭示问题,收集材料,有逻辑地组织材料;在草拟阶段学生需初步完成文本,教师在写作材料和进度上初步给出建议,启发学生新的写作主张,起到丰富文本内容的作用;另外,Matsuda教授强调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手段,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评估标准不只是关注单词和语法,而是从文章是否考虑到真实情境,材料运用是否合适,写作是否具有有效性三个方面出发;学生得到多样化的反馈后再次对文章进行修改,为了保证评估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上可增加文章分享的环节,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赋予学生新的写作灵感。教师应认识到写作是一种手段,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增强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思考的创造力;教师要促使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实现自我发展。

 

Matsuda教授也重点讲授了进行情景化教学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真实语境的写作任务(contextualized assignments)提高二语写作的趣味性,让学生将自己当作创作的主体,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间断的习作练习中慢慢发展的,博观微取、厚积薄发。

 

  

Matsuda教授深度讲解contextualized assignmentsMatsuda教授深度讲解contextualized assignments

 

化繁为简——解救大班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对英语写作大班教学有畏难心理,亲自给学生批改和评价得不到学生的重视、难以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位老师。针对教师在写作课堂中工作量大但效果不佳的情况,Matsuda教授提出“less is more”的教学原则,化繁为简,在大大降低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使学生学习产出最大化。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赋予学生压力,布置给学生不需要打分的习作练习,确保学生不间断地坚持习作,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分析文章中使用的写作策略,自行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采用同侪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进行成果展示,相互反馈;三是精简教师工作,教师只需课前提供上课资料,给学生充分预习的时间,分配好小组任务,明确个人分工,同时简化打分规则。实际上,教师能够做到“less is more”,关键步骤是把一部分教师工作分流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参会教师就写作课堂中的问题与专家进行交流

 

溯本逐源——探索写作研究

徐昉教授就“二语写作研究方法与评价”、“中文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两个专题进行了探讨。针对“二语写作研究”这一话题,从总览视角出发,徐教授阐述了二语写作研究内容、问题、方法以及写作研究评价方法等内容;从分述视角出发,徐教授重点介绍了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思辨研究和文献研究及多数学者对于各研究方法的评价反馈。徐教授将二语写作研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概括,包括写作文本、写作过程、写作者、写作教师、期刊编辑和外审、写作教学、写作领域、研究方法等多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初步的研究思路。

 

同时,徐教授指出,二语写作是研究问题驱动的,因而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徐教授鼓励参班教师开展实证研究,在明确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后,实事求是地确定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第一手数据解决具体问题;另外,明确研究问题的价值也是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如何理解研究问题的创新性和研究问题对知识领域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高度。徐教授建议首先应了解学科领域知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评估研究话题的价值,再区分创新研究和验证研究,区分理论研讨课题和教学实践课题,然后根据研究问题的价值导向,确定目标期刊,准备论文写作的内容。

 

徐昉教授针对教师问题进行反馈

 

就研究方法而言,徐教授鼓励教师在二语写作研究中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但是研究方法的运用不是越多越好,应以合适为佳。问题研究要遵循从理论到理论,从数据到理论,从理论到数据的逻辑模式,可以对某个感兴趣领域的所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推理、思辨,得出新的结论和认识,或是从实际观察得到的数据中寻找规律得出具有概括性的结论,或是把现有的理论作为研究假设收集大量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关于期刊发表,徐教授就国内期刊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普遍性问题向参班学员提出建议,包括论文写作应开门见山、忌长篇大论;树立读者意识,考虑读者对内容的需求;论文综述要注意界定关键术语,做到高立意、新视角。针对行动研究方向的论文,徐教授认为应包含目的、策略、实施、结果这四个部分,过程汇报可以简化,但写作语言要简单平实。另外,徐教授提出教师应关注自身读写能力的培养,多多关注国内外期刊和专著,以便了解研究领域中的普遍问题和重要问题。

 

针对论文发表的重头戏“实证性论文”,徐教授详细讲解了此类论文的写作结构,并就研究话题的重要性、如何选择研究方法、如何解释研究结果等问题与参班教师进行了分享。徐教授还提到阅读不同用途文献材料时,阅读方法不同:侧重于研究用途的阅读应掌握领域发展、寻找研究空间;侧重于写作用途的阅读,应考虑援引论文观点、借鉴修辞策略。关于论文写作的技巧,徐教授提到摘要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呼应总结,以便更精准地概括出整篇论文的关键词。参班教师在反思日志中纷纷反馈徐教授对于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讲解有效地帮助了老师们在今后开展教研活动与二语写作研究。

 

  

参会教师认真记录并聆听徐昉教授的授课内容

 

Matsuda教授从写作教学研究的缘起出发,综述了二语写作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历史,并梳理了研究趋势,明确了研究方向。Matsuda教授强调研究者要多阅读、勤质疑,确定话题范围,展开主题研究,并运用John Swales提出的Cars Model对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结构组织进行了分析。Matsuda教授强调通过发表论文进入专业领域是学者的必经之路,但论文发表并不是终点,而是展开更多对话的开始。

 

指点迷津——搞定教学难题

参班教师聆听专家报告、撰写反思日志、分组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思考积极性。就学员们分组讨论中的常见问题,徐昉教授进行了总结与反馈。针对“realistic”“contextualization”这两个概念,徐昉教授指出设计来自现实的写作任务确实拉近了写作任务与学生的生活,但是“contextualized writing”的真正含义是要关注到真实的读者,只有将写作放在真实的语境中,才会产生真实的读者群;针对WCF(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徐教授认为WCF一直是二语写作中的热点,是全球的写作教师都在研究的话题,中国教师面临的困境也不是唯一的特例,应将feedback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设立目标,每次专注一个方面,不同阶段优先解决最紧要的问题。二语习得是反复的过程,学生会重复犯错,教师要备好足够的耐心,对学生及时提点关注;关于学生习作剽窃的问题,徐教授认为“文本借用”是初级阶段学生的必要步骤,但是要和学生讲清楚引用别人的文章要标清出处,教师自己也要做好示范。

当有老师问到如何激发学生对写作课的热情,并获得学生对于教师反馈的关注时,Matsuda教授指出写作教学应是“realistic, easy and fun”,写作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规划息息相关,他建议教师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明确英语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使学生从思想上提高对英语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教师要注意反馈的有意义性,“When feedback is meaningful, students respond effectively”。

 

分会场内热烈讨论进行中

 

两天时间里,参班教师在两位二语写作专家的带领下,提升了教学理念,交流了教学方法,探讨了研究方法,了解了研究前沿,老师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离开。大家纷纷表示受益颇丰,期待下一次与专家的同台切磋。正如外研社徐建中总编辑在闭幕式上所说,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是教师最难攻克的教学难关,但同时也有着非常光明的前景。希望各位教师能不畏挑战,在写作教学中发光发热,在写作研究中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