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学术动态挖掘与文献综述撰写 (2016/07/30-07/31)

已结束

内容综述

抬眼看世界,观四海潮,定自我位

——“学术动态挖掘与文献综述撰写”研修班纪实

      2016年7月30至31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术动态挖掘与文献综述撰写”研修班在北京国际温泉酒店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的主讲专家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梁茂成教授和许家金教授。本次研修班采用现场研修和网络直播同步研修的模式,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400多位外语教师与两位专家就外语学术动态及研究热点挖掘和文献综述类写作两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动态与热点: 
顺藤摸瓜,按图索骥
 
      许家金教授首先指出,我们已经从一个从信息匮乏的时代进入了信息过剩的时代,高校外语教师面对纷繁的学术信息,需要学会如何利用文献搜集和整理工具科学地挖掘有效数据,进而把握学术动态,探索学术前沿。学术动态,即从时间维度关注学术研究的发展;研究热点,则关注的是学术研究中的聚焦点。
 
      许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热点挖掘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划定研究领域,确定学术关键词;第二步,搜索获得热门文献清单,找到重点文献;第三步,详读重点文献;第四步,通过重点文献后的参考文献,顺藤摸瓜找到该领域其他重点文献,深入阅读。
 
      之后,许教授介绍了常规聚类分析、语料库方法、CiteSpace共引分析和元分析等方法进行学科热点的挖掘。研究者可利用Web of Science 和CNKI学术趋势搜索工具聚焦到各研究问题的重点文献;利用CiteSpace工具进行共引文献分析,并根据不同研究目的,从不同视角进行分类描述;利用语料库进行词频统计、主题词分析和搭配分析;以第一手研究(primary studies)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手段分析各项研究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元分析。 
 
      许教授还详细演示了如何使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海量文献进行分析与梳理,呈现四类可视化图谱。这四类图谱的标准分别是:作者、研究机构、国别;参引文献之间及被引作者之间的共引关系;关键词和术语;研究基金。
                              
 
 
许家金教授
 
 
梁茂成教授
 
      梁茂成教授重点向大家讲解了语料库分析的基本原理,并以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走势为例,演示了如何利用“Key Word+”语料库软件分析整理数据,获取直观信息。
 
 
文献综述:  
寻根问祖,中流砥柱,同道中人,薪火相传
 
      许家金教授首先通过三个人生哲学问题,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引出文献综述在研究中的意义。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新史料,结合新的学术思潮,挖掘到新知识;还可以建立与今天学术的联系,让中国的研究走向世界。许教授建议文献综述宜采用“时间先后+知识归类”的原则进行撰写,最忌讳不加概括购物清单式的罗列。为便于学员理解文献综述各组成部分,许老师将文献综述的撰写思路生动地比喻为:寻根问祖,中流砥柱,同道中人,薪火相传。同时许教授向学员们演示了文献管理软件Zotero的使用方法,研究者可以利用该软件方便地收集、组织、引用和共享文献。  
 
      之后,梁茂成教授结合实例讲解了撰写文献综述的三大步骤,即建立范围、确立空白,及填充缺口。梁教授总结了文献综述内容的文本语言特征:在时态上,现在时的使用频率较高,而过去时偏低,原因在于现在时显示一般性真理,过去时有着暗示笔者不同意的微妙倾向;在语态方面,被动语态使用频率在研究方法部分较少,而在其他部分稍多;在模糊语的使用方面,文献综述部分使用模糊语的频率中等,恰当使用模糊语可缓和文本语气,但也要尽量避免在文献综述时过多的使用模糊语。最后,梁教授向大家推荐了文献综述以及学术英语写作的一个辅助网站 
http://www.phrasebank.manchester.ac.uk/。
 
 
    分组汇报: 
    精彩纷呈,卧虎藏龙
 
      在专家系统讲解后,八个小组分别分析讨论了近两年国家社科项目立项名单和六家语言类期刊近一年半的目录,并通过组内推荐的方式选出八位学员代表各组进行汇报。其中第二组来自第四军医大学的姜冬蕾老师运用自身熟练掌握的antconc软件对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立项的题目进行了语料分析,直观形象展示了国家社科基金常见选题及类型,让全场的老师们耳目一新。还有第六组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窦玮老师向在场的学员们展示了《外语界》的栏目设置及选题内容和方法倾向,并分享了她自己参加外研社研修班受益后申报“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获得立项的经验。许家金教授对此表示高度肯定,指出窦老师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项个案研究,值得广大年轻高校外语教师学习。
 
 
 
姜冬蕾老师汇报  
 
窦玮老师汇报
 
分组讨论
 
学员阅读反思日志
 
      两天的研修班已经落下了帷幕, 但是两天的学习将成为很多学员研究道路的一个新起点。希望更多外语教师能够通过研修,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路径,潜下心来,继续通过“勤”与“静”,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并从研究中找到幸福和快乐。
 
      本期学员也在反思日志中表达了对研修班的深切感受。
 
1-1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参加完第一天的研修班想到的话。学术界浩瀚无边,如不能从始至终,长期关注并有效追踪、思考、分析、总结和创新,就想一蹴而就收获满满,即立刻能捕捉学术热点、学术难点、学术亮点、学术趋势,是难乎其难的。
 
7-12
热点和动态挖掘是在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找出规律和趋势。火眼金睛需要CiteSpace等软件和语料库的支持,更需要自己有清晰的头脑和判断。
 
5-2
有理论基础的阐述,有“一步步”“手把手”的实践指导,学习过程轻松而充实,学习内容深奥而不晦涩,学习方法科学而实用。这次学习将成为我本人科研和教学突破的里程碑。
 
5-24
两位专家的技术指点无私地将我们传统型的一篇篇读文献、眼动、手动查热点的“蜗牛”学习者带上了飞速奔跑的技术化/大数据化列车,使我们惊喜地发现:科学可以 “跑”起来!与国际接轨!
 
5-30
梁老师说,工具不仅仅是工具,我想他的意思是工具要与思想相连,思想借助工具得到展现,工具可以协助人们发现、衍生和发展思想。许老师说,我们最好立足某个领域,同时广泛汲取相邻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洞见,才能更好地做好研究。深挖洞、广积粮,深切感受到此次研修给我极富启示的精神食粮,非常感谢!
 
4-29
各小组的汇报特别吸引人,也深刻感受到高手在民间,同行们的精彩论述和每个人之间思想的碰撞都是本次培训过程中的亮点,值得回味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