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翻译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2015/07/16-07/17)

已结束

内容综述

       全面提升,“译”往直前
——记“翻译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

 7月16日—17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与外研社承办的“翻译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成功举办。复旦大学何刚强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军峰教授、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四川大学任文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詹成教授、复旦大学陶友兰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姚斌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宁副教授、中山大学王岫庐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卢信朝博士等10位主讲人出席本次研修班并作报告,与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翻译教师一道,就翻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翻译专业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及翻译专业教师自身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与交流。

会场全景

      译才不器——把握专业建设航行标

      为了让参班教师对翻译专业建设总体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有一个宏观认识,何刚强教授和赵军峰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传统、特色、师资——重新认识翻译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和“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理念与原则”的报告。

      何刚强教授浅谈了设立翻译专业的必要性,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高校在培养口、笔译人才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以期为国家早出译才、多出译才。同时,何教授特别强调,建出特色,才会使翻译专业具有长久生命力。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何教授提出了“译才不器”的理念,即在翻译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注重其语言能力,更要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应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语言基本功、百科知识面、人文熏陶度、逻辑思辨力和译学理论层的素养的形成。而翻译专业的教师应当是理论与实践俱佳的技道双臻型教师,应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宽广的翻译理论视野、持久的琢磨翻译激情和内在的读书研究兴趣。

 

何刚强教授

      赵军峰教授从《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制定的背景出发,介绍了国标编写的目的和原则,厘清了翻译教育应处理好的“八大关系”。随后,赵教授围绕“国标”,向参班教师介绍并解读了“国标”对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与评价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要求,使参班教师明确并理解了新时期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翻译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优化方向。

 

 赵军峰教授

      创新模式——做好课程设计掌舵人

      除了对翻译专业建设的宏观认识,研修课程还为参班教师提供了几门课程设计与实践的讲座。

      陶友兰副教授的“英语读译”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带着翻译的目的去阅读,以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进入读译教学的佳境:学生是好学而有兴趣的、教材是有味而含启发的、教师是艺高而善引领的。陶教授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在教学中的意义,因此她在教学中设置多媒体讲座、分组讨论及展示、翻译练习及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陶友兰副教授

      任文教授的“英汉口译”课程从译前准备、交替传译、视译、同声传译等多角度为口译学习者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口译技能训练系统。任教授主张“技能+话题”的培养模式,认为口译者的短期记忆可以通过训练习得,而更重要的是平日的长期积累,可以极大地提高译者的自动化产出水平。在口译技能训练方面,任教授介绍了影子跟读(shadowing exercise)和“得意忘形”(listening for sense)等多种口译训练方法和原则。此外,任教授主张口译理论的教学也需重视,口译的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教师可以从学生动态的口译过程中总结出集体性的问题,从而提出实践指导性的理论。任教授还特别强调口译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最后,任教授就四川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英汉口译”的教学情况、原则、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为参班教师提供了直接、明确的指导。

 

任文教授

      王岫庐老师的“英汉名译赏析”则以翻译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翻译批评为切入点,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评意识。王老师首先为“批评”正名,批评并不是指责、抱怨、批判,而是欣赏和评析。紧接着,王老师向参班教师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赏析课:从语言、文化两个角度,采用语言学各分支多种理论工具,评析三个向度:前翻译过程,即翻译文本的选择和译者的选择;翻译过程,即翻译方法等的批评;后翻译过程,即读者对翻译文本的接受。“英汉名译赏析”是翻译专业、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王老师丰富的实例、生动的讲解、全面的分析使参班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王岫庐老师

      王东风教授就“文学翻译”这门课程与参班教师进行了深度分享。王教授认为文学翻译的要旨在于翻译出原文本的文学性,而文学性是原文中的变异,即反常的地方。比如诗的翻译,因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与音节的巨大差异,通常被认为是不可译的,王教授举了译界处理诗歌翻译“以顿代步”的例子,进而提出了更为精细的“以逗代步”,使得译文不仅在格律上贴近原诗,在节奏上也与原诗更为契合。王教授认为搞翻译就是要培养克服翻译困难的能力,“语言就像橡皮泥,有心捏它,它就能呈现出你想要的样子。”译者首先要多读书,培养识别语言反常点的能力;其次要注重理论的学习,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为精细。

 

王东风教授

      李宁副教授从教学层面就“基础笔译”课程教学与参班教师作了交流与分享。李老师认为,基础笔译是翻译学科的入门课程,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以及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好恶,因此这门课程对于以翻译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整套课程体系的开展至关重要。李教授指出,翻译课程的设计要体系化,课程内容应当为入门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要把结果和过程相结合。李教授还特别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包括pretest,即课前对学生翻译观念的调查,课程结束后再进行调查,比对分析的结果对于教学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李宁副教授

      詹成教授在“基础口译”的专题讲座中,从口译课开设的目的着手,系统性地介绍了口译课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方向。随后,詹教授与参班教师深入探讨了基础口译课的训练目标以及课程设计,并指出口译教学和练习中的几点误区。最后,通过具体的口译课堂教学展示了训练学生口译能力的三个重要环节,即先概述,后复述,再加入语言转换环节具体翻译。

 

詹成教授

      “同传应培养什么样的口译人才?如何培养?”带着这些问题,姚斌副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同声传译(简称“同传”)经验,从技能与能力、课堂与实践以及培训与教学三个方面向参班教师展示了同传的技巧以及学生在同传中应具备的能力。姚教授指出,同传课应该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实的复杂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应对各种现场问题的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同传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姚教授对同传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同传练习材料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并以北外高翻学院的同传课为例,与老师们分享了口译课的教学流程。

 

姚斌副教授

      译思结合——促进全面素养齐发展

      对于翻译教师来说,参与翻译实践、研读翻译理论、投身翻译研究,能够提升自我素养、服务个人发展,也可以反哺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合格译才。

      卢信朝老师的“口译教学4.0:Practeasearcher模式”给参班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卢老师首先梳理了口译教学的变迁,并解读了他独创的Practeasearcher一词:这一个词涵盖了实践、教学、研究三重含义。卢老师认为,经过历次口译教学的变迁,口译教师应该从设备、技术、实验室、学历、职称、头衔等回归到看不见的素养,通过实践、教学与科研发挥口译教师的最大作用,而好的口译课堂应该能给学生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回报。卢老师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把会场搬入课堂”的口译教学理念,他认为复杂多变的口译现场对于学生口译实战能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卢信朝老师

      王东风教授就翻译研究和论文写作与发表向参班教师作了详细的指导。王教授指出,目前翻译研究处于多元转向期,出现了诸如新历史主义、本地化、人类学等转向,未来极可能向自然科学转向,因此想做翻译研究要时刻关注学界新的转向。对于论文写作的方法,王教授强调,要写好学术论文,首先应具备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敏锐适切的问题意识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搞研究的人首先“书要读够”。紧接着,王教授从选题、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章节、结尾、参考书目等方面给出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意见。

      最后,何刚强教授就“译学”“译论”“译道”三个层次,与参班教师探讨了翻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何教授提出了翻译教师应追求的境界,并对“内外兼修”“古今融合”“技道并进”和“厚积创新”四种素养作了详细的阐述。何教授的报告让参班教师领略到了大家风范,体会到了老一辈专家对青年教师的殷切期望:做好教师、做好学者、做好人。

      两天的研修紧张而充实,参班教师纷纷表示研修班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聆听专家讲座并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分享了经验,既了解了翻译专业设置应遵循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指标,从宏观层面把握了如何更好地进行翻译教学的课程设置并实施教学活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技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身素养的提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未来的教学充满了期待。

 

学员踊跃提问 学员与专家交流

 

      请点击以下链接,了解翻译专业本科教材:

      《翻译本科系列—语言能力》系列

      http://heep.unipus.cn/product/series.php?SeriesID=30

      《翻译本科系列—笔译能力》系列

      http://heep.unipus.cn/product/series.php?SeriesID=27

      《翻译本科系列—口译能力》系列

      http://heep.unipus.cn/product/series.php?Series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