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主编档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教育部名刊)主编

  极富语言天赋的王克非教授,师从许国璋先生,在英语和日语方面都修养甚高,发表语言学和翻译学领域论文110多篇,曾作为客座教授到日本参加国际会议。王教授强调“论自研出,研从读起”,看书一定要看透,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读书时学过的许先生的精读课本,他许多都能背下来,课后的练习题没有一道落下。几十年的自学和研究道路磨砺了教授稳重大气的作风,成就了教授儒雅博闻的气质,他孜孜不倦,他治学诲人。
 
 
   

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

  作为外语界C刊主编,赵永青教授可谓是主编中的“铁娘子”。她身肩学术道义,专注论文质量,从不靠人情发文。学术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研修班上,那个声音清脆洪亮、看似严厉却时刻鼓舞年轻教师、不时传递正能量的人,没有错,就是赵教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导师,她可亲可敬;做学问,她“有心”“有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现代外语》主编

  “冉冉上升且永不平庸”是学生对冉永平教授的诠释。师从于何自然教授,纵横于语用学研究,在语用学鲜活多变的世界里,他沉着、踏实,低调、执着。他坚信,兴趣是学术的动力,读书是科研的基石。他对研究生说,“让我们研究吧:从读书开始。读研期间,精读本专业书籍50本,泛读交叉学科书籍50本。”他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学生眼中的他,经师人师,知行合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1999-2009年《外国文学评论》主编

  除去沉甸甸的学术成就之外,已过耳顺之年的盛宁教授身上,更多的是岁月更迭、浮华褪去去之后沉淀的长者的智慧。教授喜欢人跟人面对面、四目相对时产生的一种气息的交流,在北大读书时,他时常跑到导师杨周翰先生家看电视、去朱光潜先生家聊天,受到导师杨先生的启发最多的是在聊天的时候,而不是在课上。读书对他来讲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读书干什么?没有事情好干。我的作息时间比别人推后两个小时,人家起来了我还睡觉,晚上我很晚才睡觉。但我每天不会傻坐着,哪怕在路上我也希望手头有东西看看,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人生选择。”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文学》副主编

在文化研究绚烂缤纷的多维度世界里,马海良教授博闻多智、纵横捭阖,让人心生艳羡。伊格尔顿的文化生产论、鲍德里亚的现代理论、克罗齐艺术批评本体论,一位位研究者深奥的理论,他信手拈来;浪漫主义、后结构主义、文化唯物主义,一种种看似枯燥的主义,他研究的津津有味。在学术研究的路上,他硕果累累,一路前行,用独特的视角继续着他精彩的文化解读之路。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教学》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副主编

师从著名认知语言学家、哲学家Mark Johnson的魏在江教授,在很多研究领域都有所涉及——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语用,他可以独具匠心、另辟蹊径,跳出单一的语用学范畴,联系接受美学、逻辑学、哲学等多学科对“语用预设”进行多角度的探究;研究外国语言学,他可以引经据典、举一反三:《孔乙己》、西安火车站广告标语、《雷雨》,他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