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研修干货 | 英汉本质性差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4-07 09:45:00

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干货专栏

汇聚专家学者智慧,汇集多期研修精华,小编从外研社近年来举办的研修班中萃取实用干货,推出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研修干货专栏,按主题整理,分期次推送,传递教学理念、启发教学灵感,聚焦学术前沿、分享科研经验,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研提升提供助力。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外化。英汉民族演化于不同的时空,繁衍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息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对时空的认知必然受到各自社会文化的濡染,外化于语言就是两者那不尽相同的表述形式。因此,无论是语言研究还是语言教学,要想撇开思维进行,几乎是寸步难行。

从英汉民族的不同思维角度充分认识英汉语的本质差别,把握两者之间的规律性差异,可以帮助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语言,避免母语负迁移,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习得语言。这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和英语教师而言,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期研修干货特别整理了2015—2019年“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研修班的授课精华,着重关注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及其对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启示,帮助高校外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

      英汉语在许多方面存在共性,但又具有多方面的个性。学者们在考察英汉结构差异时发现,英汉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形合与意合、聚集与离散、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然而,这些差异的实质是英汉民族的时空思维差异。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在该主题研修班上提出,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为: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表现为勾连性、延续性;而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表现为块状性、离散性。(这里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特质为相对概念,是一种主导性倾向,并不具有排他性。)

      英语隶属印欧语系。在印欧语系里,认为世界诸事物的本源在于行为、动作或变化。英语中几乎每个句子在原则上都需要有动词,其在语言中是用来表达事物的行为、动作或变化的,而事物的行为、动作或变化传达出的则是时间信息。因此,英语在其语言表征层面无疑具有时间性特质。

 

      如:

      Tom takes a walk after supper every day.(一般现在时)

      Tom has taken a walk along the road.(现在完成时态)

      ……

 

      而汉民族有着“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的传统思想,普遍认为一切运动始于事物。因此,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事物,而事物存于空间内,具有空间性。汉语中除以体现空间的名物作正常表述外,还常用名物来表达具有时间性的行为、动作或变化。因此,汉语在其语言表征层面具有空间性特质。

 

      如:

          她四十岁。

      a. 她四十岁。

      b. 她四十岁。

      c. 她四十岁

 

      在汉语中,“她四十岁。”可以被视为一个表述完整的句子,交流双方不会有任何的不解或误解。若像a、b、c中那样补全,则显缀余,也稍显别扭。由此可见,汉语句子是不以动词为中心的,动词本身无需传达时间信息。

 

      词汇、句子结构层面所体现的英汉语本质性差异

      吕叔湘先生曾谈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用比较方法的必要性:“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下面,我们将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例,看看英汉语是如何在这两个层面分别体现时间性特质和空间性特质的。

 

      词汇层面

      英语是表音文字,单词的构造是线性序列,表现为具有一维的时间性特质;而汉语是象形文字,也是表意文字,其构造是立体构形,表现为具有三维的空间性特质。

 

      如: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该英语单词共有45个字母,意为“硅肺病”,全称为“超显微镜能看到的硅粉尘、火山灰尘进入肺部所引发的病”。从单词构成的角度看,该词由以下八个语素组成:pneumono- + ultra- + micro- + scop(e) + -ic + silico- + volcanoconi- + -osis,表示“肺+超+微+镜+形容词性后缀+硅+火山灰尘+病”,它们呈线性排列,表现为具有一维的时间性特质。

 

      又如:燚

 

      该汉字由四个汉字“火”相叠而成,借用空间成立体架构,意为“火貌(形容火剧烈燃烧的样子)”,表现为具有三维的空间性特质。

 

      句子结构层面

      我们再来看看句子层面是如何体现这种本质性差异的。

 

      如:In Africa I met a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and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a. 在非洲,我当时碰到了一个小孩,他那时哭得伤心极了,我问了他,他说他饿了,已两天没吃饭了。

      b. 在非洲,我碰到一个小孩,他哭得很伤心。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肚子饿,已两天没吃东西了。

 

      该英语长句中,I met a boy是主句,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and said是定语从句,when I spoke to him是时间状语从句,that he was hungry是said的宾语从句,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是原因状语从句。经此分析,貌似复杂的长句实际上是由五个彼此关联的小句组成,形成一个清晰的延续性链状句,表现了一维的时间性特质。

 

      a中的汉语译文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语意上都较为忠实地还原了英文原句,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来说,尽管也能理解句意,但其表述十分别扭,这并非汉语的“地道”表达方式。而b中的译文虽表述简练,省略了英文原句中的时间表达和若干主语,但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一看即懂,会认为该句表达顺畅且舒服。由此可见,汉语的句子结构和关系疏松,呈离散性,表现了三维的空间性特质。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所犯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句子结构和语篇层面,这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所在。而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充分认识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可以帮助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预防或减少母语负迁移的现象,以这种“找茬”的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师亦可从英汉本质性差异入手,开展对比分析式教学,帮助学习者深化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而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的概念,更好地习得和应用英语。

 

      本期干货内容整理自2015—2019年“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