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质性研究方法工作坊(高阶班) (2019/08/16-08/18)

已结束

内容综述

研究为了理解 ——记质性研究方法工作坊(高阶班)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参与者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是社会科学领域又一大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愈发受到外语教育者们的关注。为帮助高校外语教师深入理解质性研究方法,提升通过质性方法展开各类研究的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9年8月15—1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质性研究方法工作坊(高阶班)”。

 

本期研修班特别邀请质性研究权威专家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副教授、香港教育大学袁睿博士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李春梅副教授,为来自全国各所高校的近60名外语教师系统深入地讲解了质性研究的主要路径、研究选题和设计、质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特别是扎根理论,以及质性研究论文撰写发表等内容。

 

研修现场

 

走近质性研究,理解主要路径

15日晚,张虹副教授以“理解质性研究”为题,对质性研究方法做了总体介绍。她从量化研究、质性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范式背后不同的哲学观出发,逐一阐释几大研究范式的研究问题发起者、研究对象、研究者角色、研究特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帮助大家厘清质性研究与其他研究范式的区别。接下来集中讲解了民族志、扎根理论、叙事探究、个案研究、现象学等质性研究的主要路径。张老师结合典型案例,分别介绍了每种路径的基本概念和数据收集、分析方法,比较了每种路径的典型特征,并推荐了相应的经典文献。接下来,张老师细致地讲解了做研究前、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汇报数据等各个阶段应当注意的伦理问题,并一再强调质性研究者要给研究赋予人性,尊重研究参与者,同他们建立起关系。

 

确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问题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袁睿老师以“Conceptualizing and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为题,结合案例,带领老师们学习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和进行研究设计。袁老师指出,研究问题的确定是一个不断聚焦、拆解的过程。教师们围绕话题示例,如“教师给学生的反馈”和“大学英语教师身份”等焦点进行头脑风暴,现场写下可能的研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参班教师对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研究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质性研究的提问方式多采取“how”和“why”引出,更关注过程的变化和内在机制。袁老师基于自己的经验,提醒参班教师:外语教学可以为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作为教师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袁老师还结合自己做过的研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研究设计从何下手,采取何种抽样策略,以及主要的数据来源有哪些。

 

袁睿老师

 

扎根原始资料,进行理论升华

陈向明教授针对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扎根理论进行了重点讲解。她指出,扎根理论本身并不是理论,而是一套逻辑一致的发现理论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程序,要求产生的理论扎根在资料中。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首创扎根理论,这一研究路径对如何选择研究问题、研究参与者以及分析资料都有着自己的规程。理解了扎根理论的定义、渊源、特征之后,参班教师积极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某个选题是否适合用扎根理论。陈教授细致讲解了扎根理论分析资料时采取的三级编码:形成类属—选择类属—关联类属,然后带领参班教师操练一级编码之下的三个步骤:贴标签、发现类属、分析属性和维度,从而对资料分析中的归纳总结、概念提取和理论建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陈教授特别指出,理论敏感性对于扎根理论至关重要,这需要研究者不断对自己提问、不断比较。

 

陈向明教授

 

多方收集数据,逐级编码分析

张虹副教授为参班教师介绍了多种收集数据方法,并结合自己以往研究中的一手资料如观察笔记、备忘录等,着重讲解了访谈、田野观察、日志、录音/录像等数据收集方式。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批判”的眼光观看模拟访谈视频,在大家热烈交流视频呈现出的访谈“雷区”之后,张老师强调了一对一访谈和集体焦点访谈中应注意的问题,对采访者如何提问给出了建议,如少说多听、有效追问、避免诱导性问题和价值判断等。清晰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令参班教师对如何观察、记录和访谈有了直观认识。

 

张虹副教授

 

数据分析始终是质性研究中的最难的一个环节,张虹副教授逐一介绍了本土话语编码、程度/量级编码、情感编码、价值观编码和相对编码等多种数据编码方式。针对真实数据,参班教师现场练习提取一级、二级、三级编码,并彼此交流,体会如何从下至上抽取概念、归纳总结。张老师提醒,质性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三角检证,三角检证可采取多渠道收集数据、多人分析数据、研究参与者检验等方法。

接下来,张虹副教授带着参班教师,练习了Nvivo软件操作,熟悉了导入数据、生成一二三级节点、关联节点等具体步骤。张老师强调,质性数据分析最关键的编码取决于研究者本人提取、归纳信息的思维能力,Nvivo软件只是辅助工具。

 

参班教师认真编码

 

交流完整案例,提升撰文能力

为帮助大家了解质性研究的完整过程与论文写作,李春梅副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上进型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学习个案研究”。她介绍了该研究的选题缘起,解释了自己如何从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外语教师动机、外语教师专业能力,一步步聚焦研究问题,最后确定到上进型外语青年教师的元专业能力;然后介绍了如何选择研究参与者,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李老师完整地展示了从数据中提取核心概念进而回应研究问题的全过程,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借鉴和实用性建议。李老师提醒,论文写作需经历多次修改,过程中要多读相关文献,也要多与他人分享交流,接受提问和质疑,逐步打磨自己的论文。

 

李春梅副教授

 

接下来,袁睿老师结合自己作为研究者和审稿人的经验,分享了英文论文写作与发表的经验。袁老师从一篇论文的初稿入手,从引言到结论指导参班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引言为例,袁老师指出,论文应该首先提出中心话题,找出研究空白,进而解释该话题为何重要;如果有理论框架作为支撑,还必须解释该框架为何相关。袁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曾收到的评审意见,并结合不同审稿人的意见,指导大家如何回应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又该如何对论文作出有效修改。尽管发表经验丰富,袁老师也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以往被拒稿或被要求进行修改的经历,以此鼓励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

 

质性研究演练,研讨汇报分享

为促进研究方法的掌握,本期研究班特别设置了研究分享和小组研讨设计两个环节。部分参班教师分享了自己进行中的质性研究设计,专家给予了个性化的深度指导。

所有参班教师在研修的第二天晚上,分成六个小组,基于所学内容,合作进行质性研究选题和方案的设计,并在第三天上午做了集中汇报。专家对研究设计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参班教师学习热情高昂,课间休息时间和“质性研究互动答疑”环节积极交流,就对所学内容的疑惑或是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向专家求教,主讲专家对大家的问题逐一耐心解答。

 

小组讨论

 

大班汇报

 

质性研究互动答疑

 

三天的“质性研究方法工作坊(高阶班)”至此落下帷幕,参班教师们加强了对质性研究方法的理解,提高了质性研究选题、方案设计的能力,对论文写作与投稿及修改的方法也更加清晰。祝愿老师们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质性研究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