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大数据视野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 (2018/07/29-07/30)

已结束

内容综述

数据赋能 人机协同 教研并进 ——记2018年“大数据视野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修班

 

在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视野下,如何优化英语写作教学和创新英语写作研究,是困扰英语教育者的艰巨难题。2018年7月29日至3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数据视野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修班于北京成功举办。此次研修班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南京大学徐昉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江进林副教授分别从写作教学与研究的理论构建、发展历史与现状、实践应用等多个视角切入,为参班教师清晰展现了大数据时代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全貌;并邀请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分别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公共英语写作教学、写作中心面授辅导、读后续写写作教学等方面,分享了如何利用写作智能评阅系统开展不同模式的写作教学实践。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位外语教师参与了此次研修班。

 

【研修聚焦】

二语写作研究综述

课程伊始,徐昉教授帮助大家回顾、梳理了二语写作研究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她首先抛出三个问题:

你怎样认识“二语写作”的学科领域?

你对二语写作研究的哪方面感兴趣?

你的研究兴趣与学科前沿怎样联系?

 

在三个问题的驱动下,徐昉教授从二语写作学科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层面,带领大家回顾了50年代至今,各个时期二语写作的研究话题、主要学者以及学术成果,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打开了一幅二语写作研究的知识与人物图谱,给现场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徐昉教授指出,50年代至今,二语写作学科发展越来越快、学科知识与职业经验不断增长,知识团体(Knowledge Community)越来越国际化和专门化,该领域已不仅限于采用专门的“二语写作理论框架”、“二语写作研究方法”,而是用多个学科的视角、理论与方法来解决问题。

随后,徐昉教授以2013年在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上的一场基于“What does L2 writing mean to you?”的学术对话,引导大家对二语写作学科的再认识,并呈现了一个多元的、开放的、思辨的、对话的学术团体。她总结道,二语写作问题具有多面性与复杂性,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领域,无法简单界定领域边界或使用单一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需要采用多个学科理论视角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强调定性研究在二语写作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徐昉教授梳理了二语写作领域的研究话题,建议大家关注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手册、旗舰期刊发表的学科对话与观点文章、国内外会议主题与主要发言等,并总结了当前学科领域的前沿话题,包括写作教学书面反馈方式与有效性、语言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发展、二语写作学习中的作者能动性、多语环境下的学术写作与发表、二语写作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二语写作教师的专业认同与发展、二语写作中的声音与身份研究等。至此,三个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写作智能评阅研究综述

在徐昉教授的二语写作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梁茂成教授就信息化、大数据视野下的写作智能评阅研究,从原理、理念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全面且深入浅出的介绍。梁茂成教授指出,写作智能评阅包括“作文自动评分”与 “作文智能评阅”,二者在目的、结果、对于结果的评价、以及相关学科和处理技术上各有不同。前者更多应用于大规模考试,强调量级大、作文同题,关注机器评分与人评之间的一致性,采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模式;而后者更多应用于写作教学,强调小规模、题目多样,关注写作的即时诊断与反馈,采用无监督的机器学习。

梁茂成教授强调,机器智能评阅需要以二语写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评价构念的研究梳理,他指出,语言(Language)、内容(Content)、篇章结构(Organization)和技术规范(Mechanics)是学界普遍认同的写作评价构念,而大部分机器批改系统理论知识缺乏,或者忽略对内容的评价。当前国内外写作智能批改系统中,能够实现对内容进行评价的系统包括E-rater、Intelligent Essay Assessor、IntelliMetric,以及由梁茂成教授本人主持设计研发的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通过回顾与梳理国内外作文自动评分以及智能批改研究,并通过工具演示、视频讲解等方式,梁茂成教授为大家揭开了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带领大家理解了多元线性回归在早期自动评分应用中的设计原理以及操作局限,iWrite在实现内容的切题性和连贯性评价时所采用的“联想词库”算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iWrite智能批改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

 

梁茂成教授特别为教师们梳理了大数据视野下的英语研究课题,为大家的写作研究提供参考:

  • 作文智能评阅系统评分结果研究,如:评分信度研究、评分效度研究、各分项评分信度及效度研究、各分项评分之间的互动性研究、体裁对评分信度和效度的影响研究、iWrite与其他作文批改系统的评分信效度对比研究等。
  • 作文智能评阅系统反馈语效果研究,如:写作教师对反馈语(及各分项反馈语)的态度、学习者对反馈语(及各分项反馈语)的态度、反馈语对学习者修改行为的影响(及对比)研究、人(教师、同伴)机反馈语对学习者修改行为的对比研究、iWrite与其他批改系统的反馈语对比研等。
  • 学习者英语作文文本研究,如:横向对比研究、纵向对比研究、若干维度(语言、内容、篇章)对比研究等。
  • 作文智能评阅系统对学习者的影响研究,如:学习者变量(水平、性别、学习风格等)、使用智能评阅系统前后效果对比研究、智能评阅系统对学生作文单项能力的影响等。
  • 基于读后续写平台的研究,如:学习者语言水平变化、读后续写与常规写作、续写文本中的形式和意义、续写文本的类型、学习者因素研究等。

 

 

二语写作研究案例评析

为了帮助参班教师更加具象地理解写作研究,收获更多的灵感和启示,江进林副教授通过对“读后续写对二语写作过程影响的多维分析”、“任务类型对在线英语写作任务准备和产出的影响”及“英语研究生学术写作的文献引用特征研究”三个英语写作研究实例的详解, 梳理了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如何设计研究、如何统计数据和分析讨论,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扎实、有用的指导。

江进林副教授指出,提出研究问题时,要弄清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研究现状(全面了解该领域已完成的题目、已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空白),从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等方面进行创新、补白,并要保证在现有条件下具有可行性、操作性。设计研究时,要针对研究问题进行设计,使每一个研究问题都得以解答;同时,被试量(语料)也应满足需求、研究工具要做到有信、效度;而研究过程也要力求严谨。最后,在统计数据和分析讨论时,前者要采用合理方法对量化、质性数据进行分析,依次回答研究问题;后者要描述数据、解释数据,联系前人文献展开充分讨论。

 

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特色实践、理论反思、自我定位

徐昉教授针对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指出需要思考英语写作教学的根本目标,她强调“为思、为学与为人 (To develop ideas, to produce knowledge; to become; to be)”的目标,通过写作建构观点。徐昉教授指出,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接着通过语言表述,呈现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和个体声音,并在写作中能够基于相关阅读材料,重视他人思想,用于论证个人观点,最终让个人观点和读者观点之间产生碰撞、协同、对话、协商。

 

随后,徐昉教授从“发展语言能力”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构式习得理论及问题,其难点是互文对接;又从“发展写作能力”的视角出发,介绍了体裁知识理论及问题,其难点是观点论证。徐昉教授通过个案分析与实践分享,就如何提高 “语言能力强”和“语言能力弱”学生群体的语言和写作能力给出了大量可操作的建议,并最后指出各学校的教学情况有自己的特点,不应拘泥于教材或某一种教学法;教师反馈是提出修改意见,启发学生,并全程参与学生写作过程;写作课堂的主要时间应用来评讲作文,帮助修改第二稿、第三稿;教师对学生帮助最有效的时机是在写作过程中,而不是在这一过程结束之后写评语,批分数。

 

智能批改辅助教学实践案例

实践一:基于iWrite的英语专业教学

批作文、写作文曾是天津师范大学的英专师生共同面对的难题。教师每人要带2-3个班,每班30人,每学期布置6篇写作,作文批改工作量巨大;而英专学生语言基础较好、外在需求急迫、合作意识较强。基于此情形,马瑞老师在报告中探讨了基于iWrite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通过5个教学班记录使用过程、156名学生参与使用系统、15名学生非正式访谈、3位教师开放式深度访谈的操作,天津师范大学的英专师生了解了系统、尝试了功能,并根据机评人评各自的特点,不断优化基于iWrite的英语专业教学流程。

最后,马瑞老师通过引用“The question is not Whether AWE should be used but how this new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achieve more desirable learning outcomes while avoiding potential harms that may result from limitations inherent in the technology. ”指出,机器不是为了替代人工,而是为了辅助人工。我们要做的是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人机结合。

实践二:基于iWrite的公共英语教学

天津科技大学的公共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授课班级多,容量大,批改工作量大,机械重复工作多。这直接导致学生输出过少,写作水平没有明显提升。刘老师指出,引入iWrite后,系统提供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配套写作题库可以同教学紧密结合;机器评阅反馈迅速即时、全面精准;“错误类型统计”方便教师明确了解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使课堂讲解更有针对性,也可精确定位学生个体知识短板,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点赞佳句”自动生成教学讲义,轻松发掘作文亮点,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范文”设定多班可见,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方便大家一起学习借鉴;基于iWrite成绩分析,天津科技大学实现快速完成期末的平时成绩统计;而基于微信的移动端也让教师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一学期下来,天津科技大学共有114名教师、9,123个学生使用系统,创建班级总数 360个,发布作业总数 1,231篇,学生提交作业总数 62,111篇。刘佳老师总结到,经过前测、试验、后测及数据分析,实验表明有效的机评反馈为学生修改作文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增强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减轻了教师的评阅负担。

实践三:基于iWrite的续写任务教学

王初明教授的“续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学习高效率是通过“续”实现的。在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有“续”就有交际意图的产生,就有丰富语境的相伴与粘合,就有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交集,就有产出和理解的互动,就有语言输出与输入的拉平,继而也就有了语言的习得。基于“续”的理论基础,梁茂成教授与王初明教授一道设计开发基于iWrite的读后续写教学与实验平台。

iWrite推出续写模块后,桂林理工大学率先进行了基于iWrite续写模块的读后续写教学实践。桂林理工大学的彭惠玲副教授从具体案例出发,说明读后续写教学可以围绕记叙文(故事类)续写与说明文(对比)续写展开。相比于独立的写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比较明显的促学效果,例如有样板模仿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续写有话可说,学生越写越有激情,培养了学生写作的成就感,可以有效形成一个积极正向的良性循环。在教学方面,经Coh-metrix、Antcon和SPSS数据分析,桂林理工大学的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不仅如此,在科研方面,桂林理工大学的师生们还结合iWrite续写模块,产出一系列学术论文,申报了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读后续写中互动协同模式的研究》等课题。

实践四:基于iWrite的写作中心教学

随着大学英语课时不断被压缩,传统的讲练为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助益有限,且无法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的写作学习需求 。国际写作中心协会(International Writing Centers Association)显示,有66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写作中心,或以学生自主学习中心/语言学习中心的形式提供英语写作辅导服务。借鉴北美英语写作中心的个性化“一对一”辅导形式,同时结合学生写作能力差、课时少学生多、教师难以批改大量作业的现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于2016年成立。江进林副教授介绍到,写作中心的辅导流程为:公布辅导时间、学生网上预约(选择体裁、时间段和教师)、学生提供经过iWrite批改后修改的二稿、教师面授辅导、学生反思、学生向辅导教师提交三稿。通过iWrite机评对作文的初筛,可以使教师的面授辅导从文章构思、内容、结构、思维、跨文化沟通、写作策略、写作学习方法等角度进行,大大提高了辅导效率,体现了教师和资源在写作过程中的有效介入。针对写作中心模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师们已经开展了文本分析、反馈研究、后效研究、个案分析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