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06-08/11)

已结束

内容综述

 

培养语用意识,提升课堂教学

——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修班

 

如何将语用学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增强语言的教学效果?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修班为您提供了思路与启迪。

本期研修班于8月7-8日在北京举行。研修班邀请国际语用学权威专家、英国杜伦大学荣休教授Peter Grundy和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陈新仁教授主讲。两位专家系统讲解了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动态与研究热点,结合实例指导教师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并开展研究。

研修班开幕

 

辨别不同语境,理解言语意义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短短30年中,语用学新理论不断涌现,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Peter Grundy教授以大量生动鲜活的语料阐释了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不是单纯地想要表达语言文字本身的意思,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语言表达一定内涵。“How is it that we don’t say what we mean and we mean what we don’t say?”这就需要在语言教学中融入语用学,帮助第二外语学习者学习在不同情境下恰当地使用语言。

Grundy教授的讲授包括语用学与话语意图、语义推断和词汇语用学。他介绍了语义学中著名的Grice’s maxims的内涵与发展,指出语言的表达应该信息量适中、内容准确、表述清晰,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那么就需要听者进行分析和推断了。

Peter Grundy教授 聚精会神聆听

 

培养语用意识,提升教学效果

语言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理解、恰当表达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平衡语言规范与交际能力这两方面因素呢?

Grundy教授介绍了国际语用学专家关于“usage”和“use”的观点。“usage”强调词汇和句子在语言系统中的功能,表达的是字面意思;“use”侧重语言交流的目的,传递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Grundy教授辅以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这一区别。

那么如何平衡这两者在教学中的关系?如何在教材中体现语用的内涵?Grundy教授和参班教师们展开了讨论。在课堂上,他特别准备了三则第二外语学习者的口语和写作语料,让教师们分析学生的语言特点和语用能力,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在研修班的小组讨论环节,他组织大家探讨语用学、指示语和元语用意识,帮助大家增强语用的敏感度。

展开小组讨论 交流彼此观点

 

了解发展趋势,关注语用研究

陈新仁教授从国内语用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回顾语用学研究的历史,阐释语用学研究的意义,帮助大家对国内语用学研究情况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我国的语用学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其分支主要包括言谈应对社会语言学、语际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与语言教学和认知语用学等。陈教授为大家细致梳理了近年来语用学研究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为教师们开展语用研究开启了思路。

从陈教授的讲授中,教师们认识到我国的语用学研究者自一开始就重视把有关语用学理论运用到实际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现在的教学大纲、教材和外语教师都会强调外语教学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离不开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陈新仁教授 记录所学所思

 

“Does the Queen jump out of the helicopters?”看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教师都会对Grundy教授用这一例证阐释不同语境下不同的话语意义印象深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在研修班最后总结道,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在讲授语言规范的同时应增强语用意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情境的敏感性,从而有效、得体地使用语言。同时文教授也对Grundy教授对语言的关注、对研究的投入以及在研修班中所体现的认真态度与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大家从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分析、教学与研究能力。

文秋芳教授进行总结

 

 

2012外研社暑期教师研修将通过微博直播与互动,欢迎您关注新浪微博外研社学术科研外研之声,开启网上研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