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

跨文化培训师高级研修班 (2019/11/29-12/01)

已结束

内容综述

跨越差异,拓展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记“跨文化培训师高级研修班”

2019年11月29日—12月1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磊石跨文化学院、外研社国际人才学院和美国跨文化交流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期“跨文化培训师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行。研修班特邀美国跨文化交流学院Daniel Yalowitz教授、磊石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和合伙人黄伟东先生、磊石跨文化学院院长田原博士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商务英语研究所所长冯捷蕴教授主讲。

三天的密集培训中,中美跨文化领域专家带领来自高校和企业的学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入学习,就跨文化能力的内涵与评价、跨文化能力模型、学习风格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方式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辅以丰富的跨文化案例和实战经验分享,真正帮助学员提升跨文化教学和培训的能力,推动多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企业跨文化能力建设。

研修现场

 

理念学习,切身体悟

Yalowitz教授通过破冰游戏,让学员彼此建立初步联系;然后借助丰富的活动设计,让大家理解并体验跨文化沟通中最重要的认知复杂性;接下来介绍了跨文化敏感性发展模型,"FLORA→A2R2E"模型(专注-倾听-观察-记忆-分析→行动-反思-评估)和多元智能理论等。从培训设计到活动操作,为学员深入而生动地展示了跨文化培训的各个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员充分感受和体悟到跨文化沟通的内涵和意义。

Daniel Yalowitz 教授

 

黄伟东先生根据多年为跨国企业开展跨文化培训的经验,从培训需求分析、针对性设计、意图传达三方面系统讲解了跨文化培训的步骤,并通过丰富的企业跨文化沟通案例激发学员深入思考,全方位提高自身跨文化能力和培训能力。

黄伟东先生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对此田原博士特别设计了文化融入的活动,让学员直观而深刻地体会到跨文化环境中交流与融合的复杂性,并结合实际教学和工作内容,启发学员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鼓励学员找寻打破壁垒、融入不同文化的途径。

田原博士

 

文化融入,收获新知

 

案例交流,前沿分享

研修期间,本期研修班特邀中国国际商会合作发展部前部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副会长韩梅青先生和纽利味食品(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Steve Hall先生来到学员们中间,与大家进行座谈,交流国内及海外跨文化商务环境中成功与失败的沟通实例,增强大家的跨文化意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冯捷蕴教授分享了她为“‘一带一路’跨文化商务沟通”培训项目做的设计方案,帮助学员更进一步了解培训一线的实践和注意事项,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丰富了对跨文化培训的理解。

从左到右依次为韩梅青先生、Steve Hall先生与黄伟东先生

 

冯捷蕴教授

携手探究,建设共同体

通过共同的探究式学习、丰富的体验活动,来自各地高校、各类企业的学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创建了一个“学界+商界跨文化培训师研修共同体”。

提问反思,体验探索

 

了解认知,合作学习

 

在跨文化培训课程设计环节,学员们分为五组,结合各自工作背景特点与优势,分别以企业跨文化培训和高校跨文化沟通课程为背景,进行项目/教学设计并进行分享。小组汇报活动丰富、形式多元,展示了学员们内化研修内容与合作探索的成果。

小组汇报,共同成长

 

本期研修中,学员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方法与案例,还在研修班这个平台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同仁。研修班结束了,但是情谊长存。期待学员们将本次研修作为新的起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积极实践与交流,在跨文化领域不断探索,成为优秀的跨文化培训师,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全体学员合影

 

学员反馈

  • 课堂设计加入很多体验式活动和反思性总结,帮助学员理解跨文化概念,这一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员,对老师、trainer来讲也是很好的借鉴。
  • 态度是改变的开始。老师们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大家真正感受到跨文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形式和不同场景,将理论知识点运用到活动中,让每个人充分理解及感受是一个非常棒的方式。
  • 研修班从各种角度,包括学者、商界、政府等层面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进行了阐述,非常高兴能够听到如此多不同的声音,让我认识到了文化的多样性。我会带着研修班学到的知识回到课堂,让学生更加具有国际化思维,去探索未来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