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伴我们一路成长

钟玲/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   
   
 

  外研社编辑发来邮件,说要出版一本研修班专刊,请我撰写一篇500 字的文章,说一说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师参加培训后的进步与发展。打开电脑,看看我的管理档案,这些年教师参加的外研社研修班不可谓不多,从教学方法及理念,科研方法,到课题项目申请及管理,林林总总,岂是500 字能够概括?一时之间,思绪万千,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跟编辑老师通过话后,字数限制解禁,静下心来,认真回顾,谈一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

一、 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带领团队进步与发展

  中国有句俗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建设一支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语院系的负责人首先要注重学习和提高,随时关注教师教育发展的动向和趋势。由于工作缘故,我无法离岗去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和访学,我选择参加外研社和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多期培训班的方式进行学习。德州往返北京的火车上多了我来回奔忙的身影。每次,火车从德州启程,我都带着满满的期待;培训结束,我又带着更多的收获回到德州。

  在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研修班”上,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位八十年代初期的老大学生知识的不足与欠缺,意识到系统调查的重要性,学习了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回到学校后, 我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培养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研究精神。经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我部的部分青年教师已经能够设计出质量较高的问卷。

  通过参加 “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研修班”,我首次看到了中外教育家的大班联合教学,看到中西教育的区别和融合,看到行动研究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发展的独特意义。研修班结束后,我立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管理中践行行动研究,撰写教学日志3 万字,撰写教师教育发展日志2 万多字,阅读与评析学生学习日志5 万字,阅读教师读书报告10 万字,给教师回信及撰写评语2万字。

  通过参加 “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建设与互动发展研修班”,我肯定了自己以往的团队建设与发展的做法,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方法,尤其是如何通过听课、评课的方法促进教师的发展,我所在的团队开展的职业发展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加 “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质性方法研修班”之后,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喜悦,因为自己非常适合这种研究方法,在这种研究方法与实践中找到了很多乐趣,我购买了二十多本相关书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设计了三个访谈提纲,访谈了十多位教师,进行了四次问卷调查,并且指导几位青年教师设计问卷。

  在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研修班”上,我看到了一个团结、和谐的研究团队,看到高水平的、谦逊的、互相补充的、高效的合作团队,聆听、学习和感悟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坚守的培养理念,由此了解到我所在部门的青年教师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时思考如何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引导,启发教师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弥补知识的盲点。

  我在2012 年初 “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研修班”上的收获最为难忘和特别,因为班上讨论和修改的学员申报书之一是由我匿名提供的。第一次,我在一个容纳200 人的会场上,亲耳聆听参班学员的批评和帮助。他们从项目形式到内容,从题目到细节,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意义,研究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到参考文献等都提出了不少批评和修改意见,使我受益匪浅。也有一些教师言辞犀利,使我如坐针毡,我一下子理解了在 “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建设与互动发展研修班”上文秋芳老师的建议,在进行课堂录像的评课时,要针对老师的某一面进行评价,目的是发现优点和不足,帮助教师进步而不是批判。同时我反思自己过去在帮助某些教师时有时过于性急,没有注意保护教师的自尊心,反而影响了帮助的效果。文秋芳老师总结说,虽然这个项目申报书还存在不少问题,但仍然是一个好研究。我谨记文老师的话,两年来一直踏踏实实地实践项目申报书中的每一项工作,真正做到了通过项目研究促进教师团队发展和个人发展。在我的影响下,2012 年,我部又有一名教师申请山东省社科规划办的项目并获批,一名教师申请山东省文化厅的研究项目并获批。

 

二、 强化校本培训,内外结合,打造学习共同体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自己走;要想走得远,大家一起走。这句话道出了团队发展的内涵和真谛,德州学院大外部领导班子有强烈危机感,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时期教师面临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运行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共同体的打造。

 

(一)重视外研社暑期培训,做好教师派送工作

  培训工作由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组成。每次暑期培训开始前, 系部主任认真研究外研社的培训内容,针对项目和要求,组织教师报名参加培训班,一般优先考虑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和对系部工作有贡献的教师参加培训。

  在教师出发前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培训纪律,提出培训要求,要求参加培训教师根据培训内容阅读相关文献,提出疑惑,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回顾培训,写出总结,在下一个学期开学后,举办公开讲座。要求培训教师积极表现,争当研修班优秀学员。所有带队教师到达培训地点后,发回报到信息,认真学习,撰写学习日记,参与讨论,两年中有4 名教师6 次当选优秀学员。

(二)结合外研社暑期培训,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我部按照工作计划,每个学期末都制定出下一个学期讲座计划,其中一部分讲座是参加暑期培训的收获分享。我部要求培训教师培训结束后,根据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和领悟,撰写总结,给全体教师举办讲座。2011 至2012 年举办相关讲座12 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巩固了暑期培训的效果,又让更多的教师感受并学习培训内容,同时锻炼了教师举办讲座的能力。我们还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撰写成文, 有四篇还刊载在了《外研之声》杂志上,与全国的同行分享。

(三)打造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通过多次参加培训,我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多位教师建立了联系。2012 年,中心教师杨鲁新向我提供了她的学期教案和她指导的学生的单个具体教案。我向我部5 个读书会的组长布置了学习任务,由组长组织教师在读书会上解读和学习这两个文本。在学期末,我向全体教师下达了寒假期间撰写2013 上半年的学期教案任务。2013 年开学伊始,我部组织教师观摩和学习每位教师的学期教案,我对教师撰写的教案进行了评价,肯定了好的学期教案,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再次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这些活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案中没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去设计教案,去体现教学理念。继续讨论和学习的任务安排在周二集体备课和周五的读书会学习时间里。相信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学期教案。

三、广交朋友,开拓视野,内外多重收获

  参加研修班是一次开拓视野、广交朋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机会。研修班的收获不仅来自培训课堂内,同时来自培训课堂外。通过研修班的讨论课,我向参班学员介绍德州学院的研究项目和打造学习共同体的途径和方法,引来大家的关注和赞赏。通过研修班, 越来越多的同行了解了德州学院大外部的发展。在研修班上,我也结识了不少同行朋友,建立了联系。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当我得知宁夏大学的李玉红老师获批了一项省级研究项目,我衷心地为她高兴;我把我们团队学习书目和读书会的组织方法毫无保留地告诉每一位想了解的学员,和他们共同探讨;通过午餐时间的交流,我结识了河南理工大学的马玉梅老师,获得了教育孩子的新理念;我也特别高兴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苗兴伟老师于晚间讨论前在外研社附近快走锻炼,聆听他介绍北师大的科研,心生羡慕。我也介绍我的团队成员和外校从事同一项研究的教师结识。

  作为一位50 岁的“老”学生,我非常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每一次参加培训的时候,我都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与周围学员热烈讨论,认真撰写学习日志。我享受每一次回答问题时紧张又兴奋的心跳,得意每次回答得到培训教师的赞赏,高兴与周围的学员讨论与合作,热衷与培训教师和同班学员们合影留念。我也非常喜欢培训班贴心提供的咖啡和点心。我用相机拍了一组外研社大楼、配楼、内部设施、外研人工作的镜头,命名为“外研之美”。每次当我拖着行李箱走进外研社“巧克力”大楼时,一抬头看见外研廊桥,一种亲切之情油然而生。

  每次参加完研修班,我总会带着满满收获,期待下次的学术聚会。培训,伴着我和老师们一路成长!